首页>媒体聚焦
超细颗粒物会增加早产风险

发布日期:2018-02-05 15:52:06 浏览次数: 字体:[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海俊教授团队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教授团队、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合作,通过对妇幼健康大数据和大气污染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首次发现孕期暴露于超细颗粒物会增加早产发生的风险。这一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医学会儿科杂志》上。该研究首次为大气污染物相关标准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于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对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也有启发。

 王海俊介绍,既往研究报道孕期的空气污染PM10、PM2.5暴露和早产有关,但是关于孕期PM1暴露(暴露指暴露于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对早产的影响尚无研究报道。王海俊团队的这项研究基于2013年~2014年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幼健康大数据,建立了约130万人的出生队列,并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数据推算每个孕妇暴露的PM1浓度,分析发现孕早期、中期、晚期以及整个孕期的PM1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分别导致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7%、10%、4%和9%;高污染地区(PM1浓度大于52微克/立方米)与低污染地区(PM1浓度小于34微克/立方米)相比,孕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36%。

 研究发现,30岁以上、农民、怀孕前超重或肥胖以及秋季怀孕的孕妇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王海俊解释,原因可能与孕早期需较多户外活动(如干农活)等有关,而秋季是农忙季节,秋季怀孕将导致室外暴露增加。超重或肥胖本身是早产危险因素,可引起机体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等生理病理过程,可能与超细颗粒物产生共同作用,使其更容易受到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的不良影响。高龄产妇是许多不良妊娠结局的原因之一。由于机体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功能逐渐下降,其更容易受到大气超细颗粒物污染的不良影响。

来源:健康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