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卫生健康新闻
与时俱进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

发布日期:2018-09-27 14:49:36 浏览次数: 字体:[ ]

  40年来,在改革开放精神的指引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这根“指挥棒”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大众福祉为施力点,与时俱进、勇于突破、适时调整,不断充实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走向“健康入万策”,瞄准健康中国战略,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1979年7月1日,《健康报》头版刊载了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全国卫生局长会议报告的内容。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卫生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今后3年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各级医药卫生单位的工作都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此前,我国卫生工作执行的方针是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先后提出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1996年12月10日,《健康报》头版以《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与奋斗目标确定》为题,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大会。这一历史性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卫生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新时期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针。《健康报》在报道中写道:“党中央、国务院已正式确定了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007年10月16日,《健康报》头版用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于15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会议。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重要论断,明确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

  时间来到2016年8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健康报》在头版头条登载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会议提出了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2017年10月19日,《健康报》头版整版用“套红大标题”报道了党的十九大会议。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

 ■直面不足,改革坚定前行

  1980年,怀揣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梦想,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作为交换学者赴美国进修。抵达美国之后,他首先为吃饭的问题困扰,原因在于“到处找火柴来点煤气灶”,后来才知道可以直接电子打火。王陇德感慨地说:“当时,很多新事物、新技术、新设备在国内都没有,医疗卫生领域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卫生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指向,定位在解决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主要矛盾。从解放思想、增加供给的阶段(1978年~1992年),到卫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阶段(1993年~2002年),这一段时期,医疗卫生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始建立,活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但在历史的参与者眼中,这一时期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群差距没有明显缩小,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工作仍然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具体认识层面,表现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医疗卫生事业的认识不足,照搬经济领域中改革办法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准确。

  认识不足,教训就惨痛。2003年的SARS疫情,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回忆,揭示了卫生健康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战胜SARS疫情以后,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始着手解决重医轻防、重城轻乡的弊病,在公共卫生、重大疾病控制、农村卫生建设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入了着力改善民生的时期。

  比如,我国制定并实施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3年规划,国家累计投入276亿元,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2002年~2007年,政府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累计达到6294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加了3589亿元,增长了1.27倍;中央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逐年增加,2008年达到832亿元。2006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央和地方总计投资217亿元,改善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明确了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紧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成为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新时代作出新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的40年,也是卫生工作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取得成效的40年,卫生工作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最终凝练成了健康中国战略。

  面向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号召,用国家战略来服务人民健康。

  “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因为重大疾病造成健康受损,会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和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完全不相符的。”王陇德说,现在中央决定把健康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因此,确立“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在当下就显得正逢其时。

  健康中国战略是为了应对挑战。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也给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在过去20年间,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生命和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其导致的死亡已占总死亡的85%以上,在所有疾病经济负担中占比达到70%。

  新方针的调整是顺时代而为。新时期工作方针将“以农村为重点”调整为“以基层为重点”,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契合城镇化建设大局和统筹城乡发展趋势。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成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普遍提高基层机构的医疗水平和保健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追求,全民健康才有坚实的落脚点。

  新发展道路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本源。健康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只有医疗技术、高端器械、检测装备、诊断能力等飞速发展,才能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服务于百姓的健康福祉。当前,医务人员积极性有待提升,健康产业发展有待开拓,人民群众健康诉求有待满足,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有待清除。卫生与健康事业需要从理论、体制、管理、技术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唯有真正迈开改革创新的步子,才能更快更多地释放健康红利。

  健康红利的释放,需要国家、社会机构、家庭、个人的共同参与。王陇德说,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各部门需要从优化现有的相关政策入手,并从多个环节进行统筹,实现以健康为目标的联动改革。在预防慢性病中,特别需要把预防保健知识教给老百姓,引导民众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不仅仅是自己的,我们对家庭有责任,对子女有责任,对父母有责任,对社会有责任。”王陇德说,健康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参与,那就是“健康中国,人人有责;健康中国,从我做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