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聚焦
用法律撑起保障医师权益大伞

发布日期:2019-04-24 16:24:49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受国务院委托,作了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今后将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师的积极性。
  这则消息引发了全国医师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医师队伍为健康中国建设所作的贡献,再度获得肯定;另一方面,尽管10年医改期间,我国在打击医闹、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分类开展职称评审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当前的成果距离广大医师的预期还有一定距离。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调研中,各地反映,执业医师法实施中,对医师的权益和保护力度不足,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条款,特别对医师的休息权、依法获得报酬权、受到不法侵权行为的处罚规定较少、较粗,不能较好地起到对医师权益的保护作用。一些地方反映,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各级医疗机构因业务需要聘用大量编外医师成为普遍现象,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同时受制于编制,医师的职称配置也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医闹、伤医事件仍屡屡发生,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并强化媒体报道的正面引导作用。
  医师是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医师队伍的能力和工作状态,与全民健康产出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医改10年的成效评估阶段。10年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大量增加,医疗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稳步提升,但医师队伍的积极性调动远未真正破题。在前期成效基础上,关注医师的合理诉求、强化权益保障的制度供给,应成为进一步深化医改的突破口。
  保障与提升医师权益,应以法治为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重视执业医师法的实施和修订工作。针对医改进程中医师普遍反映、社会已经关注到的问题,比如推进分级诊疗所涉及的医师多点执业问题,及时做出调整,让医师开展工作更有底气;对于医闹、伤医等突破社会底线的行为,则要推出更为坚固的法律盾牌。
  同时,应当看到,医生是世界上普遍受尊敬的职业,原因不光在于救死扶伤的职业特点,还在于医师普遍具有较为优厚的收入,从而形成较强的行业吸引力。保障医师权益,应该关注医师的收入问题,需要通过修订法律固化现有医改成果。尊医重卫的社会风尚也应获得法律的撑腰,在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医师节之后,医卫界普遍期待能将这一节日写入法律,从而更大程度地鼓舞医师士气。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