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健康动态>委管医院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抗击疫情战线上的“拼命三郎”张彦红

发布日期:2020-03-16 10:56: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中心医院:



 抗击疫情战线上的“拼命三郎”张彦红

她先后勇挑组建老年医学科、呼吸内科的重担,她是患者信赖的年轻“老专家”,她是两度站在“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战线的“抗击者”,她就是山东能源集团劳动模范、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张彦红。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年轻的张彦红就战斗在急诊科“发热门诊”第一线,自今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公布以来,张彦红再次冲锋在前,成为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组主要成员之一。为了对患者负责,该院发热门诊每收一例留院观察隔离患者,都要求进行专家组会诊,为此张彦红肩负起科室防控与发热患者诊疗的双重任务与责任,工作更加忙碌。

本着在“非典”时期养成的高度警觉与疫情敏感性,会议当天晚上,她就开始谋划和组织安排科室疫情防控措施。针对病房老年体弱呼吸疾病患者居多、如何做到开窗通风、医护防护用品如何合理分配、防控措施与消毒隔离具体细节等问题,张彦红带领科室团队将工作一一细化,列出问题清单,然后制定出7项具体制度与措施方案。


冬季是呼吸内科病人最多、危重症最多的季节,疫情的到来,使患者骤增,科室工作量翻了一番,病房一直满床和加床状态,张彦红除了门诊、病房、会诊“连轴转”,还要回复患者的微信、电话等,通常是晚上9点多才离开病房,偶尔9点之前回家,内科病房楼的电梯工就会感到惊讶。“我们呼吸内科医疗组共7人,门诊力量薄弱,张主任几乎承包了我们科门诊的下午值班。”据该科副主任医师王红说春节以来,该科门诊量骤增,为了让患者少跑一趟,她经常忙到13时,中午回到科室吃点同事们帮助订好的午餐,13:30她又准时出现在门诊。

“工作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喝水、上厕所,总想把时间留给患者,在疫情面前,我们的多安慰一句、多讲一点,会让患者感到更安心。”张彦红在每次培训时,以及与患者交流中都会讲到注意多喝水而她自己却成了最“不自律”“不听话”的医生。


作为科室主任与防控领导小组成员,疫情的严峻形势增加了民众的恐慌心理,张彦红在给患者诊疗的同时更多是心理疏导。年初五下午,一位有过北京出差史的年轻患者就诊,“大夫,我除了不发热都符合咋办?”并拿着手机进行各种描述。张彦红经过仔细询问,确定该男子的胸闷乏力来源于紧张、恐惧,就耐心和患者沟通与讲解,并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患者有不适可随时进行咨询。经过一番心理疏导,患者终于放松下来,带着笑容与感激离去。“近来门诊这样的焦虑患者占一定比例,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更加耐心细致的讲解与安慰,因为只有我们的话才会让他们感到安全和放心。”张彦红不仅自己是这么做的,也一遍遍叮嘱她的医疗团队,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患者的热情和耐心,特别是在当下疫情时刻,更要用一颗“仁心”包容和理解患者。

1月28日18时,该院疫情专家组为一位78岁的发热患者进行会诊,患者发热伴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胸部CT双下肺高密度灶,张彦红反复追问家属患者近半月来的接触史,得知患者5天前与武汉来淄的女婿见过面,张彦红立即实行患者隔离,上报相关部门的同时给予患者必要诊治,一边安慰极为紧张恐慌的患者与家属。家属反复说:“张主任,我们如果到了隔离病区,您也一定要管我们呀,父亲上次住院就是您给治好的。”为了减少患者与家属的恐惧,张彦红一直陪伴到患者病情稳定下来,担心夜里患者再有什么需求,张彦红就索性住到科室里,第二天接着忙于工作。

当前是病毒性肺炎的高发期,呼吸内科每天面对的是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的呼吸道疾病患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极其相似,很多人问张彦红是否害怕,张彦红说:“看这样的病人是我们工作的常态,在现在紧张的疫情之下,我们更有责任识别、诊治这样的病人,害怕从来没有想过,有的是考验、责任和压力,怕的是漏掉可疑患者,如果我们怕,呼吸这层屏障谁来挡?”


在同事们的眼里,张彦红就是一个“女汉子”、“拼命三郎”,张彦红的儿子今年高三,再有几个月就是高考“大战”了,而张彦红根本不记得哪天省模拟哪天市模拟哪天英语口语。“从春节到现在快20天了,我们张主任还没完整的休息过一天,快把科室当做家了。”同事解立娜说,“主任她不记得初几,她只记得星期几谁在门诊,病房谁值班,病房谁发热谁病危;她记得每日的门诊患者,记得病房谁出入院,记得与医务科及时汇报协调;她还记得哪一床情绪不好要加强心理疏导。”

对于这种只顾工作“不顾家”的工作状态,张彦红说:“作为医院抗疫组呼吸专家,这个呼吸道疫情我不能置身事外;作为科室主任,我是科室20多名大夫护士定心丸、主心骨,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安心、安全的工作环境;作为患者信赖的医生,在这个来势汹汹的疫情时期,他们比任何时候都能需要我,这份职业的担当和使命我必须做到。”

正因为张彦红对患者的这种真诚关怀,她赢得了无数患者与家属的信赖,收到的感谢信、锦旗、感谢诗歌、对联放满了她的办公室。“这些都是患者对我们团队的认可和肯定,是赞美,更是鞭策,是激励我们做得更好的动力之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