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卫生健康新闻
健康码管理应更加科学精细

发布日期:2020-04-27 08:43:23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对流动人员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健康码,通过对每一个人的活动范围结合疫情风险情况进行唯一性识别,以采取相应的预防、隔离手段。国内正在统筹复工复产,健康码作为管理手段得到有效应用,应该给予肯定。但也要看到,现阶段,疫情多是局部散发和点状暴发,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疫情风险区的划分应该更加精准,健康码的管理也应更加科学。

  目前沿用的高风险区疫情划分标准是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且风险区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定义的,健康码也是按照行政区来确定。这将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累计发病50例,并没有时间间隔的概念;按照发现确诊病人所在行政区划分疫情识别区,可能与实际疫情发生点存在较大偏差。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双井首城国际近期发生的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家庭聚集性疫情为例,一家4口确诊,导致朝阳区被划分为高风险区。实际上,这次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双井首城国际,在东三环与广渠门外一线,居于朝阳行政区划的西边缘。鉴于此,将朝阳区470.8平方千米和约360万朝阳居民划成“高风险地区和人员”,是否科学有待商榷。目前,一些京外地区已宣布将所有北京朝阳地区出差的人员列为必须就地隔离14天的对象。

  划分疫情识别区的目的是控制密切接触者,防范疫情扩散。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区分是工作性质的聚集发病还是家庭性聚集发病,然后科学划分高风险疫区或者疫点。据此,按照管控半径进行科学防控。

  第一,将行政区和地理区域综合考虑。出现疫情必须有责任主体组织开展防控,一地发生疫情,将其作为责任主体是对的。但是,控制传染源主要是地理上的概念,因此对于传染病例发生在省、市、区交界地区的,不应简单地说是哪个行政区的疫情,应该按照地理环境划分管控范围,科学厘定聚集性疫情警戒范围,否则容易形成防控的漏洞,有悖于联防联控的初衷。

  第二,健康码管理要更精细。与疫区(疫点)的关系判定依据是户籍关系、身份证标注地,还是居住或者办公关系需要明确。建议相关部门统一口径,否则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难免口径不一,而对于居民或者差旅人员来说,个人难以解决各地互认的标准问题。

  第三,从最近境外输入关联病例看,在14天强制隔离的基础上,应该增加自我观察防护期。国内已经出现多个超长潜伏期的病例,因此应提示居民,对于高风险人员特别是入境人员,14天隔离期结束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应注意节制行动,并继续进行必要的自我观察防护,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聚集性传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