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淄博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63168B/2023-541265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9-08 发布机构: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淄博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报告

发布日期:2023-09-08
  • 字号:
  • |
  • 打印

根据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及实地调研的情况,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全市共有医院总数158家,其中三级医院21家,二级医院50家。链接高端医疗卫生资源,全市已建立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84家,邀请市外名医专家团队开展诊疗服务2.8万人次。市中心医院二期项目创建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成立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全市县级综合医院均达到国家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依托乡镇卫生院建成9个胸痛救治单元,在中国胸痛中心公布的《2022胸痛救治单元进展报告》中,我市位列全国第17名、山东第3名。支持、保护发展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了多元化办医格局,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社会资本办医院118家占医院总数的74.68%;床位数达9520张,占全市医院总床位数的33.21%。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印发《淄博市推进康复医疗服务工作方案》,巩固我市第一轮全国康复医疗服务试点成果,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全市共有设置独立康复医学科(室)的医疗机构107家,设立康复病床2371张,从事康复医疗服务人员1643名。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创建为全省康复医师转岗培训定点医院。

(二)新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淄博市医药产业有着7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家十大医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商务部评定的十五个“全国医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具有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医疗器械及耗材、制药设备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位列全省首位。2021年,全市88家医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7.44亿元,同比增长5.2%;利润47.91亿元,同比增长9.0%。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预计2026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新医药产业先后入围省级主导产业集群、“雁阵形”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4家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4家全国医疗器械50强企业、8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华制药是全球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和出口基地,布洛芬、阿司匹林、左旋多巴、咖啡因、安乃近等主导品种国际国内市场份额高居第一,其中布洛芬、阿司匹林、左旋多巴等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瑞阳制药是国内主要的抗生素生产企业,化学制剂出口额居全国第一位;齐都药业年产大容量注射剂 15 亿瓶(袋),产量居全国第四位;金城医药是国内最大的头孢侧链和谷胱甘肽生产企业;灿盛制药(淄博)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酶法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企业;鲁维制药维生素 C 及衍生物年综合生产能力 10 万吨,居全国第一位。中保康输血医疗器具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0%以上。全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 27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 家,代表企业有新华制药、瑞阳制药、齐都药业、金城医药等。淄博市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较好,多年来产业规模居山东省第一位。拥有医疗器械产业企业 136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7 家,代表企业有新华医疗、安得医疗、蓝帆医疗、英科医疗、侨牌集团、中保康等。新华医疗龙头地位突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其营业收入占全市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的 50%,占全国医疗器械市场整体销售规模 1.8%。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孔径螺旋CT、医用清洗消毒器、医用灭菌器、制药清洗灭菌设备国内同行业第一;是国内最大的清洗灭菌设备研制生产基地,消毒灭菌设备市场占有率60%,位居全国第一位。目前新华医疗已基本形成了以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医药器械全产业链建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0余个,拥有医疗器械注册证1500余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8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2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1100余个,30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在打造国际医药CMO&CDMO基地。现在全市正在规划建设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港等6个产业园区,聚集了一批医药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呈现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现已形成了高新区、沂源县、临淄区、淄川区、高青县、博山区等6个新医药产业集聚园区。

(三)健康管理教育全面普及。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更好的为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婴幼儿等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城乡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全人群提供优质健康管理服务。根据健康评估状况,为居民提出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和危险因素防控措施,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个体健康教育、随访和健康管理指导、定期健康管理效果评估、健康管理工具使用和自我健康监测指导。推进医疗延伸服务,充分利用中医简、便、验、廉和治未病优势,加强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和研究,实现群众健康服务关口前移。举办淄博市“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工作试点现场推进会,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市级三高临床指导中心2家、区县三高中心11家、三高基地97家、三高之家792家。

(四)中医药服务健康发展。全市目前共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11家,其中公立中医医院9家,民营2家。淄博市中医医院被纳入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与市内17家综合及中医医院成立“中医专科联盟”;与辖区内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共同体”。实施高层次中医人才筑峰计划,建立医学类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等淄博工作站4个。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获批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级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8个;4个流派入选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16个项目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优势技术推广项目名单。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出台淄博市推进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等4个实施方案,召开示范区建设启动会,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立贯通市、县、乡镇三级的市级中医药专科集群(特色疗法/技术)20个,开展适宜技术培训80多期,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6类18项,遴选306人组建“中医专家基层工作室”53个,制作中医药健康知识系列宣传视频6个,向社会免费发放《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10万册,9家二级以上中医院均能进行蜜丸、水丸、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软膏剂等制剂生产,注册药品批准文号120个。发布“淄博市中医诊疗电子地图”。

(五)健康养老体系逐步健全。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154家,拥有养老床位2万张;医养结合机构达到63家,其中医办养36家,养办医18家,设置医疗床位5484张、养老床位6685张,建成医养结合村54家。将老年医学科建设纳入促进老年健康服务重要内容,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29家,设置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专业)28家,占比96.5%(省2022年指标75%,2025年达到80%;国家2025年达到60%);按照“改造一批、转型一批、规范一批”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下医院转型成为收治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机构。25家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发展成为收治重病、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机构,152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国家安宁疗护试点服务工作推进顺利,全市33家医疗机构、13家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六)健康旅游健身多元发展。整合传统村落、森林河湖、温泉疗养、中草药种植等资源,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康养产品及项目,打造集健康养生、医疗康复、“候鸟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康养休闲基地,培育乡村大健康产业。促进中医药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争创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鲁山神农药谷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岜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创建为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源泉中心卫生院、万杰医院创建为首批“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推进体医融合发展,搭建体育健身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交流平台,鼓励社会力量提供运动康复、健康管理等市场化服务,建设提供运动处方、进行健康指导的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体卫融合试点,培育体卫融合服务示范项目。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动体卫融合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培育18个省级医体融合试点项目。

(七)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积极实施流程再造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淄博品牌,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淄博”一卡一码通便民服务平台。7家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49家医院开展线上诊疗业务,6家医院通过了国家电子病历应用评级四级测评,8家医院通过了国家电子病历应用评级三级测评,3家医院通过了国家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测评,1家医院被表彰为“智慧医院”,1家医院被表彰为“智慧门诊”,看病付费进入“掌上时代”。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全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淄博模式”,提供健康档案、诊疗服务等一体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八)培育产业链良好生态。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淄博市医养健康产业链,在医养健康产业主导区县设立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精准谋划实施医养健康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雁阵形”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升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结合2022年省重大、省重点、市重大、市重点技改项目等,建立工作推进台账,抓好项目跟踪调度和全程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打造一批具有产链牵动力、生态主导力、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链主”企业发展调研,制定“一企一策”,围绕企业发展目标、优化提升实施路径、支撑项目、保障措施等方面制定方案,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二、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养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快。医养健康产业目前集中布局在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全产业链条拓展不够,健康与养生养老、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融合不够,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医养健康服务需求。

(二)医养健康产业智能化水平还不够高。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实体业态发展不充分。很多养老机构没有信息化系统,智慧化养老更多是停留在信息平台建设上。医养健康医疗信息服务市场发育不健全,医养健康医疗大数据规模小、建设速度慢、缺乏整合共享,远程医疗、移动医疗应用不够充分。

(三)产业链统筹协调难度还比较大。产业链涵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10个重点领域,涉及各个区县、十余个产业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除新医药产业链148“四上企业”外,全市还有458家医养健康“四上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少,产业集聚效应不强。产业链除医药器械外其他行业招引方向和重点不够明确,企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强,双招双引存在短板。

(四)医养健康产业要素支撑力还不够强。人才资源短缺,生物医药、智慧医疗、医养结合、中医药养生等产业中高端人才缺口严重,人才供给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医养健康产业缺少风险投资、个人投资、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资本市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科研能力不强,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国家级重要科研院所。

三、评估效果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评估,淄博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五年以来,随着居民健康素养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整体增强,更加注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康复、休闲康养等多元服务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激发医养健康市场需求。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蓬勃发展,必将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智慧健康等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拓展医养健康产业链发展空间。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多业态融合发展。与各有关部门,养老、文旅、健身企业合作开展中医药融合发展项目建设,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休闲养生、智慧健康等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全面掌握全市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推进等基础信息,跟进服务与指导,对医养健康重点项目实行月调度、季督导。联合市发改、工信等部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产业链发展,精准谋划实施医养健康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促进产业链集群化、园区化发展,加快产业链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