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聚焦
又一省医院去编制化!

发布日期:2015-12-02 08:42:45 浏览次数: 字体:[ ]

  公立医院改革如火如荼,编制首当其冲!继北京、深圳、黑龙江在人事管理方面“松土”后,山东也推出创新举措:打破公立医院“铁饭碗” ,所有人员实行竞聘上岗。


  据报道,山东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在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将审批制改成备案制,把人员控制总量如何确定放权给各公立医院,由公立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自主用人,控制总量内人员在岗位聘用、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同等对待。公立医院要对所有工作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固定用人为合同用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专业人才可考察招聘。


  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定,全员竞聘上岗、同工同酬,编制红利将不复存在。


  据业内人士介绍,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并不现实,因为牵涉到太多的利益调整。从各省的政策来看,架空编制成为主流,剥离附加在编制上的福利与特权,减少甚至消除编制内外的医务人员在政治地位、薪酬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让编制不再是铁饭碗与护身符。


  在公立医院人事改革中,北京曾宣布不再将公立医院纳入编制管理,现有编制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黑龙江公立医院将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编外聘用人员与在编人员享有同等的政治、生活、工资福利等待遇,同岗同薪、同工同酬,并按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深圳步子迈的更大更远,直接取消编制管理和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


  “中国的医疗领域双重性色彩明显,我们的多数医院以事业单位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不少医生既是国家干部又是专业技术人员。双重属性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影响了市场的活力。”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表示。


  朱恒鹏认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刻不容缓,打破“体制硬块”解放医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多点执业、社会办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