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担当!淄博市中心医院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工作纪实(一) | |||
|
|||
|
|||
4月27日,淄博市中心医院第二批援藏医疗队到达昂仁的第5日。刚刚休息2天的医疗队员靠着布洛芬、复方丹参滴丸、艾司唑仑等维持着每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临行前,党委书记、院长肖洪涛及其他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嘱咐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高原不比在平原,不能硬撑。此时此刻,站上雪域高原,大家才真正理解了领导的良苦用心。如果说与高原反应对抗是医疗队和雪域高原的第一次较量,那么现在医疗队抵着高反和雪域高原又进行了一次彰显医疗队“硬核”担当的较量。
先心病术后的孩子们 医院的叔叔阿姨来看你们了 2019年11月,淄博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淄博市中心医院联合开展齐鲁爱“心”行动,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联手、全力以赴为8名藏族先天性心脏病少年进行了手术。为更好了解术后恢复情况,4月27日下午,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织孩子们进行复查,市中心医院第二批援藏医疗队队员原新朋为8名少年进行了心脏彩超检查,从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到人工材料的情况和心功能的评价,原新朋为每一名少年仔细查看,认为手术非常成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且无其他并发症。每一个检查做完,原新朋还不忘嘱咐道,一定要注意防止感冒,可以适量锻炼身体,但不能做很大的运动量,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能过于油腻……原新朋轻松愉悦的脸上显露出职业幸福感,这也是战胜疾病的幸福,殊不知他是个被高原反应折磨的头痛病人,每晚靠服用安眠药物睡觉,还要醒来好几次才能熬到天亮。
检查结束后,每一个少年都藏不住的开心,大家一起聊起了淄博的经历,那是美好的回忆。他们清晰地记得淄博市中心医院的大楼,干净的病房,和蔼可亲的马刚叔叔、毕淑亭阿姨,还有给他们分蛋糕的各个叫不上名字的医院亲人们。此时此刻一说到淄博,一说到山东,想来现在身在西藏昂仁,医疗队员们温暖从心而生,这不就是一家人嘛!终于明白了“藏汉一家亲”的深意不在于藏鲁之间的距离,也不在于藏鲁之间的温差,心在一起,不论路程多远、不论海拔多高,就是一家人! 复查期间,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长远率队看望先心病术后的孩子们,了解他们术后康复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淄博援藏医疗队员的关心,仔细询问了高反的适应情况。
雪域高原上 再度演绎向生命奔跑! 下午4点钟,妇产科一名大夫跑来援藏医疗队办公室,急切地询问:“张飞跃主任在吗?今天下午一台输卵管结扎术,但是主任家里出了事还未赶到,我们都没有独立做过这种手术,需要您的帮助......”张飞跃大夫立马站起来,似乎都忘记了高原反应(一般情况下,突然站起来会头晕、心慌),急忙询问:“什么情况?哪种输卵管结扎术?”对方回复:“双侧输卵管套扎术,以前我们只给主任做过助手,没有独立操作过。”由于患者来自距离很远的乡镇,出门一趟特别不容易。张飞跃一边通知援藏医疗队队长王青廷做好准备,必要时需要麻醉支持,一边在脑中反复梳理详细手术过程,坚定回应道:“去准备,病人进手术室,我马上到!”
话音刚落,又一位还叫不上名字的藏族大夫跑了过来。“张飞跃主任,我们刚收了一个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的初产妇,宫口开8指了,您赶紧来看看转院行吗?”张飞跃迅速冲上三楼,一路小跑到了产房(似乎完全没有了高反,不愧是市中心医院跑得最快的女医生)。患者是一位近30岁的初产妇,痛苦难耐得要从产床上下来,2名助产士和1名大夫几乎压不住她,张飞跃迅速带上手套,询问道:“血压多少?宫口开全了吗?孕期资料我看一下。”经过一番询问,确定患者37+6周妊娠临产、妊娠期高血压、贫血。“患者宫口开大近全,1小时内就能分娩。来不及转运,且路上患者风险很大,和家属沟通,就在咱这儿生。”张飞跃告诉身边的县医院大夫。产房还没有常规使用监护仪的习惯,援藏队员景雪冰快速协助助产士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滴入缩宫素,安装胎心监护仪,测量血压显示:180/110mmHg。紧急破膜后,孕妇因疼痛来回翻动,张飞跃测量孩子的头位,教患者怎么根据宫缩调整呼吸,产妇逐渐平稳下来,配合着她的指令在宫缩期用劲。在处理着产程的同时,张飞跃根据胎心仪的显示向身边的产科大夫讲解什么是胎心基线、什么是早期减速和晚期减速……4点27分,患者入院45分钟后顺娩一男婴,大家终于放松下来。
观察婴儿和产妇平安后,张飞跃和景雪冰又快速转战手术室。半个小时后,顺利完成提取输卵管任务,结束手术。 忙碌意外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