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不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对精神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但是很多人没有良好的睡眠,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失眠。 偶尔失眠,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而长期失眠,可能诱发多种躯体疾病,还会造成精神损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令人心情烦躁等。 睡眠如此重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对睡眠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如何正确认识睡眠,尤其是失眠呢?如何治疗呢? 相信大家都有晚上睡不好的情况吧,那么要注意一下,这有可能是睡眠障碍疾病。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不正常和睡眠、清醒交替出现异常,这是有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一种是睡眠时间过多,如因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导致的嗜睡状态或昏睡,以及因脑病病变所引起的发作性睡病,一般表现为出现经常性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往往伴有摔倒、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 另一种是睡眠的量太少,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个小时,表现为浅睡,入睡困难,早醒等,失眠可由外界环境因素、躯体因素或心理因素引起。一些疾病又常伴有失眠,如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等。 而睡眠中发作性异常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行为,比如梦游,说梦话,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这些发作性异常行为不是出现在整夜睡眠中,而多是发生在一定的睡眠时期。比如,梦游和夜惊,一般发生在正相睡眠的后期;而梦呓则发生在于正相睡眠的中期,还有是前期;磨牙,不自主笑、肌肉或肢体跳动等出现在于正相睡眠的前期;梦魇多出现于异相睡眠期。 对于睡眠障碍,老年人最好在白天做一些身体、心理和娱乐的身体活动,不要什么都不做。中午应该休息一个小时左右,晚上坐在电视机前不动是不合适的,也不应该喝浓茶和咖啡。睡觉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把脚浸泡在温水里;进行一些锻炼,然后可以睡觉休息。如果每天都能有规律地这样做,就会有一个优质的睡眠。 睡眠障碍往往是由长期的思想矛盾或过度的精神负担、脑力劳动、长期治疗、不当的工作与休闲、以及病后虚弱等引起的。患了这种病后,首先要缓解以上原因,重新调整工作和生活。正确认识睡眠障碍的性质:起病慢,病程长,常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为了消除一个人的严重睡眠障碍,参加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恢复正常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