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挖痰”的中药!上养肺,下养肾,外养皮,润燥生津 | |||
|
|||
|
|||
1“百病皆由痰生”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生”,痰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成因是局部特别是咽喉部、肺部分泌物所产生的。 此外,喉咙局部出现轻微的炎症时,也会产生痰。 当人体产生痰以后,人的下意识地就会产生咳嗽。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喉咙里的痰液不会很多,也不会很浓,所以在咳嗽时,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咳出来。 但是,有的时候喉咙里面的痰无论怎么咳嗽,却总是咳不干净,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异物感,感觉非常不舒服。 出现喉咙中的痰总是咳不出来的原因一般有两种。 1)咽喉有发炎的情况出现,包括鼻子、咽喉和支气管都可能出现炎症。在炎症的影响下,痰液与粘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痰液咳不出来。 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长期抽烟的人,会感觉更加明显。 长期抽烟的人,一般都会出现咽喉里的痰咳不出来,也吐不干净,而且咳嗽的频率要比不抽烟的人高很多。 甚至有些时候,会出现比较严重干咳。 2天门冬的功效 天门冬: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门冬的根,在四川、云南等地多产。天门冬是该药的最早名称,见于《神农本草经》。后来,人们逐渐称之为“天冬”。 与天门冬相似,还有一种麦门冬。两味药的作用非常相似,两者都能养阴清肺热,润燥生津。 但是天门冬的润燥生津的作用更强一些,其药理作用更偏向于肾,而麦门冬的药理作用更偏向于胃。 这种药能起什么作用?用两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挖痰”。 “挖痰”是什么意思?需要挖什么样的痰? 挖的是又热又粘的痰。它位于一些人的喉咙里。数量很小,但它总是存在的。 这种痰就像在喉咙里“扎根”,所以需要挖出来。 在这样的人,舌头通常是红色的,很少或没有覆盖或薄黄色覆盖。 如果是痰咳,质地薄,就容易简单,更不用说需要“挖”了。 你怎么得了这种痰?主要原因是肺内有燥火或阴虚热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把体液沸腾成痰。 痰在煮沸时变得粘乎乎的,就像汤越来越浓,最后变成粘乎乎的老痰。鲜红的舌苔和少量的脉搏都是人体热的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吸烟者等,以及一些40岁以后体质偏阴虚燥热的人,都很容易患上。 面对这样的局面,天门冬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它可以清除肺热。第二,能滋补肺阴。三是滋阴补肾。这三个是它挖痰的主要工具。 如果有肺火,天门冬会把火扑灭。如果肺阴不足,又有虚热,天门冬就会滋养肺阴。肺为肾之母,肾阴是全身阴之根,这时候应考虑肺阴不足。 天门冬滋补肾阴,从而解决了根本问题。 3天门冬的相关配伍 如果理论清楚,天门冬怎么用? 1)养阴润燥天门冬粥:天门冬15克,大米100克,冰糖一些;先煎天门冬,去渣取汁;用粳米煮粥并导入天门冬汁,粥熟后,放入冰糖少许稍煮即可。 这种粥最好空腹的时候服食,不仅能治咳嗽吐血,咽喉肿痛,还能治消渴便秘等不适。 2)天门冬萝卜排骨汤:天门冬15克,排骨150克,白萝卜300克;取天门冬用2碗水以中火煎,煎至1碗水时,去渣留汁备用。 将肉排骨先下锅煮,煮沸后即将萝卜丝放入,并将煮好的天门冬药汁加入,煮熟取出。这款汤能治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 比如说久咳痰少的人,可以用等量的天冬、麦冬、五味子,熬成膏,每次一匙,用开水冲服,每日两次。 更简单的方法就是用60克天冬、15克冰糖,加水炖熟,也是一天吃两次。 除了这些配伍,大家还可以根据情况和喜好自己加减。比如肺热燥咳,想清肺润燥的话,常跟麦冬、沙参或川贝一起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