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突发溶血变“黄人” 同步换血还真颜——新生儿科成功抢救一例严重溶血病患儿 | |||
|
|||
|
|||
1.严重溶血小宝宝出生不足1天变成“小黄人” 2021年12月07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了一位全身皮肤重度黄染的“小黄人”宝宝。宝宝出生仅仅21小时,即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就像个“金灿灿的小黄人”,经皮测胆红素高达300umol/L!接诊医师NICU病区副主任张浩第一时间查看患儿,评估患儿病情: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难道有溶血?此时接诊护士报告:宝宝有发热,体温37.8℃!无抽搐,无肌张力异常,无角弓反张。接诊医师马上上报牛世平主任,一场抢救“小黄人”的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一组人员第一时间给予LED蓝光照射退黄,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白蛋白联结游离胆红素,防治胆红素脑病;另一组人员立刻抽血急查胆红素数值、血型鉴定、感染指标测定等。检验科接到标本后立即展开工作,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母亲血型O型、Rh阳性”、“孩子血型A型、Rh阳性”、“白细胞高达34.99×109,即将危急值”、“血红蛋白仅136g/L,红细胞压积也低”、“C反应蛋白26.81mg/L、血小板仅102×109”……诊断逐渐清晰起来:存在母子血型不合、胆红素升高快、伴贫血,同时合并感染、血小板减低,早发型败血症不能排除!牛主任指挥:马上完善血培养,第一时间使用抗生素;抽取母子血样做溶血病诊断。 在焦急等待了数小时后,溶血病诊断回报:确诊为ABO溶血病,病情就是命令!患儿生化指标中总胆红素水平也再次升高,结合小时龄胆红素曲线,宝宝已经达到了“换血指征”。 2.快速有序的准备工作 3.奋战两小时转危为安,“小黄人”成功全身换血 科普小贴士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符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有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不合等类型。其中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水肿和核黄疸。新生儿换血术是指采用人工输血的方法,用健康血液替换患儿体内的病变血液的过程,即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将患儿体内的胆红素排出,同时输入与母亲血型相同或与孩子血型相同的新鲜血液,以此降低胆红素数值,防止出现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 血型为O型血的宝妈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黄疸,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