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从“换位思考”到“换位体验” | |||
|
|||
|
|||
ICU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收治的危重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各类有创操作,伴随而来的紧张、疼痛和进入陌生环境的焦虑、恐惧等,使他们的身心经历着巨大的抉择和考验。“你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为了更加真切地体会患者就医感受,市中心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近期开展了“我在ICU当患者”换位体验活动,旨在通过体验各类医护操作,改进工作流程及细节,降低病人痛苦,使医疗和护理更有温度。 01体验项目——留置胃管、鼻饲流质 感受:置管前既紧张又害怕,胃管到达咽喉部时是最难受的,不自主的恶心和流眼泪。鼻贴固定在鼻翼上感觉鼻子一直被拽着,非常不舒适。鼻饲时能感受到食物的温度,但无法像健康人一样体会正常经口进食的幸福感。 改进:患者处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压力会比医护人员更大。医护人员虽不能代替患者的病痛,但可以通过一句鼓励、一个微笑、一个点头或一次握手,让患者获得安慰。鼻饲的药物和食物一定要用温热的,增进患者的舒适感,今后会更加细心耐心的照顾患者。 感受:转运过程中,上下坡和床掉头的时候会觉的特别头晕,平车载着我迅速到达病床边,四人合力把我抬到床上,虽然抬的比较平稳,但还是不由自主觉得很紧张,途中感觉自己要掉下去。随后我被约束带捆绑在病床上,感觉四肢麻木,后背发酸,特别是两条胳膊因为被牵拉的缘故,酸胀的抬不起来,最难受的还有孤独和烦躁,没多大会就想挣脱。当我躺在病床上被约束掀开衣服接心电监护时,有一种“任人宰割”的感觉。 改进:转运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匀速,顺向运行,避免急转弯或刹车,患者的头部不能处于低位,避免引起呕吐误吸。转入后,要与清醒患者第一时间做好沟通,做好约束评估、隐私保护,以减少他们的紧张和焦虑感。 感受:气管插管虽然只插进了一小部分,但是牙垫刺激口水产生,需要不停的吞咽,双颌的肌肉也感到酸痛,胶布粘到脸上很痒,总想用手去挠,但是双手被约束,动弹不得。插管带来生理上痛苦的同时,说话的权利也被剥夺,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的一个小时,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最后是我自己拔出管路的,一把将胶带撕掉了,面部皮肤生疼,汗毛都拔掉不少。而患者需要连续24小时甚至几天都留置气管导管,痛苦真的难以想象。 改进:从心理上更能理解气管插管患者的“烦躁” “不配合治疗”等行为的感受,工作中要改进固定方法,及早解除约束,操作动作轻柔,关注患者感受,尽量让患者舒适,减少痛苦。 感受:平时为病人带过无数次无创呼吸机,今天体验过才知道没那么简单。呼吸机巨大的气流冲击、人机不协调以及胃部的不适、胸部的胀闷、口干等都让人难以适应。刚上机时,因为担心漏气,面罩固定的太紧,有种窒息的感觉,更换小号面罩,慢慢调整后与呼吸机同步就好多了。但是无法与人沟通和监护仪的滴滴声,使我莫名的烦躁,总想把呼吸机摘掉。只四十分钟就坚持不住了,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耳廓上方也非常痛。 改进:上机前教会患者配合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面罩,做好病人的皮肤保护,护理时多一份耐心。 感受:动脉血标本采集是ICU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危重病人每隔几个小时就要采集一次,便于医生动态掌握病情变化。亲身体验过才懂得那种针头扎进皮肤和血管的痛感,男护士小张紧张得心率到了120次/分。特别是一次不成功需要二次穿刺时,紧张的手心直冒汗,操作后因为按压时间不够,皮肤淤血青紫,起了一个大包。 改进:苦练技能,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学好床旁超声,提高穿刺成功率。按压要到位,力度适中,避免相关并发症。 感受:体验之前,总觉得这个类似按摩会很舒服。体验过后,发现并非如此。翻身叩背还能够耐受,排痰机排痰时随着强度的递增,后背乃至全身开始剧烈振动,一个治疗周期下来,感觉特别累的慌。 改进:通过这次体验,更加体会到患者的不易,排痰时选择合适的振动频率,在以后的护理中,懂得站在病人的立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