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提出了新体系、新趋势、新效能、新动力、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6个方面的“规定动作”,是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医院将如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新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作为,谱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医师报》邀请了8家医院书记和院长,畅谈贯彻执行《意见》的计划、举措和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期待大家就这一话题持续讨论,《医师报》将开辟专门板块并利用融媒体平台全面呈现。 特色智慧医疗推动医疗模式新变革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董蒨 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百强医院,近年来,青大附院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智慧医疗促进学科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创新转化加快学科建设。医院与海信医疗合作研发的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Hisense CAS)和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HisenseSID),可通过三维重建使主刀医生精准把控操作距离、辨认解剖结构。与此同时,计算机辅助手术系列产品和医学影像云平台,可应用于各种癌症的早期检测与诊断、术前精准模拟规划、术中影像全程引导监测及实时导航、术后定量评估及随访。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院40多个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同时推广至北京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全国120多家医院,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入驻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全球最顶尖机器人创新培训中心,并参展“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二是助力引领高质量发展。医院创立了国内一流的“5G+”系列医疗技术,2018年,医院团队正式开展了妙手机器人的研发。2020年,牛海涛教授利用海产原研机器人为贵州病人实施了膀胱癌根治手术。在此基础上,医院还实现了5G远程超声会诊、5G+ICU远程查房5G+远程病理会诊,更加方便、快捷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全面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2017年2月28日,青大附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这也是山东省首家互联网医院。患者通过访问互联网医院官网或App,可体验智能自诊及导诊、预约挂号、视频问诊、药品配送、检查检验预约及报告查看等服务。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赞誉。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来医院能力建设、10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具有里程碑意义。 借鉴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国家在多院区建设导向上较为明确,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作为国家卫健委委属(管)医院,有能力也有责任布局建设多院区,坚持平急结合,扩容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坚持“单核引领、多点驱动”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中心院区、南院区(济南善德养老院)、北院区“一院三区”的事业格局。 其中,中心院区侧重于疑难危重患者救治和重大慢性疾病精准防治,承载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职能:南院区重点发展健康养老事业,正逐步形成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与运动相结合等特色品牌;北院区正着力建设智能医疗中心,其中重点加强公共卫生职能,打造世界一流的传染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引领新发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 张福仁 高质量发展是公立三级医院“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如何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个人认为有两条关键因素,一是加强学科建设,二是完善科学管理。 医院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临床诊疗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中立足于解决临床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转化应用、疑难危重患者的处置能力都是评估学科建设优异与否的重要指标;科学管理则需要在学科体系、医疗质量、就医流程、运营管理、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聚焦于推进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医院,提升管理效能,以便捷的流程增强患者的就医体验感,以适应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体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从疾病防控机构成长为一所三级甲等皮肤病专科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我院会在坚持公益性基础上,通过不断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从规模扩张型逐步转向内涵质量效益型;以治疗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以粗放式管理逐步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的配置重点从设备投入逐步转向人才培养”,实现医院更高质量更加优质、更加安全的发展,为护佑民众皮肤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