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肥胖增长趋势变缓,防控初见成效 | |||
|
|||
|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肥胖增长趋势变缓,防控初见成效。 本研究利用2004至2018年间,在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的6次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获取的累计约65万名18-69岁成年人的身高和体重,分析BMI、超重和肥胖率,并比较其随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趋势。 研究指出,2004-2018年期间,中国成人平均BMI呈总体上升趋势,但2010年以后,中国成年人平均BMI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平均BMI增长速度为2004至2010年增长速度的一半。同样,2010年后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度增长幅度略低于2010年前。 2004至2018年期间,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增长速度均大于女性。2004年,男性的平均BMI、超重和肥胖率均低于女性,但2010年后,这一状况已完全逆转,男性的平均BMI、超重和肥胖率均高于女性。 同时,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女性中,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存在着不同的趋势。201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区成人男女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的上升速度均放缓;中国农村地区男性的平均BMI、超重率和肥胖流行率上升幅度略低于城市,但中国农村地区的女性继续保持稳定上升。 此外,2018年中国约有8500万18至69岁成年人肥胖,其中男性约4800万,女性约3700万。15年间,肥胖人数增长约3倍。女性中,受教育程度高的成人平均BMI一直低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并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平均BMI水平下降,但男性的情况却相反。 自2010年以来,中国推出了一些针对肥胖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国家级防控项目,包括全国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中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及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等举措。随着我国健康政策和措施的进一步实施,虽然中国成人肥胖率仍在增长,但是与2010年之前相比增长幅度已经放缓,对肥胖防控已经显现出有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城乡居民饮食模式变化、身体活动量的减少,对于达到世界卫生大会提出的“2025年遏制肥胖增加”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挑战。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