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管化”!淄博市首例Tubeless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顺利完成 | |||
|
|||
|
|||
近日,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联合麻醉手术科成功完成首例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Tubeless)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患者在术中无气管插管呼吸机麻醉、无留置导尿管、无胸腔引流管等,从而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实现快速康复,告别肺部手术“不能呼吸的痛”。 王女士半月前在做肺部CT时,显示肺部有小结节,需要手术治疗,在家人陪伴下来到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术前经过胸外科、麻醉手术科、介入肿瘤科的多学科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及麻醉方案实施手术治疗。介入手术科医生王博江术前精准定位肺结节位置,在胸外科主任赵凯、副主任梁霄,麻醉手术科主任冯念海、副主任唐俊霞、张玉柱的指导和密切配合下,用面罩巧妙替代双腔气管插管且保留自主呼吸,用超声引导下精准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胸外科医生殷国强采用胸腔镜单孔微小切口,耗时仅4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患者整个过程都保留自主呼吸。采用“无管化”手术,术中几乎不出血,术后患者立即清醒,在医护人员陪伴下自行回到病房。由于手术前后不留置尿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第二天就可达到出院标准。 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张玉柱介绍,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不断发展,麻醉医师开始考虑新的麻醉方法。与传统的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相比,非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具有创伤小、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可以避免双腔气管插管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等优点,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在手术实施前,区域神经阻滞完善至关重要,该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精准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少量镇静镇痛药物,术中既可以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又可以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使患者术后苏醒快,呼吸恢复更好,术后患者主观感觉良好。 殷国强医生介绍,常规胸腔镜手术需要气管插管,特别是双腔管,很粗,插到气管里对咽喉部和气管壁是有创伤的,患者手术过程需要借助呼吸机来呼吸,容易增加引起肺部感染、通气压力肺损伤、肺扩张损伤、支气管痉挛、心功能受损及心律失常等各系统并发症的风险。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手术是目前胸外科微创领域难度很大的手术之一,其难点在于:1.术中患者因保留自主呼吸,其肺组织一直处于活动之中,要求术者手术动作又快又准;2.单孔技术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手术团队和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十分重要,这种微创麻醉和微创手术有机结合的术式将胸外科微创手术推到了极致,是快速康复(ERAS)理念下患者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市中心医院胸外科、麻醉手术科在微创手术技术及加速快速康复外科水平迈向了新台阶。也体现了对肺结节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保证治疗方案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肺结节患者的生存预期。能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方案,并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