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资讯
得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可怕,你一定要了解它

发布日期:2022-07-12 08:45:18 浏览次数: 字体:[ ]

肠胃脆弱敏感的时候,吃多了食物就会出现胃胀、胃酸,消化不良等症状,去看消化科医生,医生大多都会建议做一个胃镜检查。

做完胃镜后,很多人的报告上面写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那么,这个病到底是什么呢?很严重吗?怎么治疗呢?

关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最轻的一种慢性胃炎,一般医生都会告诉你,没什么大问题。很多医生甚至不建议治疗,只需要改善生活习惯就行了。

大部分医生还会问你有什么症状,还会建议你去检查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如果做了病理,还会建议等病理有了结果再进一步治疗。

为什么会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主要原因:

1、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Hp感染也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因之一。

2、胆汁、胰液或肠液大量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损伤。需注意的是,吸烟可诱发反流。

3、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酗酒、高盐饮食、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等;慢性右心功能衰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疾病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等。这些因素可各自或与Hp感染协同起作用损伤胃黏膜。

诱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各种负性社会经历、职业及劳动强度均会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产生影响。

查幽门螺杆菌的意义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另外,这个菌是一级致癌因子,是胃癌的元凶,所以要查、要杀。

我国最新的幽门螺杆菌及胃癌防控指南明确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肠型胃癌最为有效的可控因素,建议没有抗衡因素的成年人,都要根除治疗,并且越早治疗,受益越大,18-40岁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为何要等待病理结果

如果医生给你做了活检,那一定要等病理的结果再看一看,病理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你的浅表性胃炎的分级。根据其在胃黏膜浸润的多少、深度,把胃黏膜炎症分为:正常、轻、中、重度。

另外,还要注意有没有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甚至早期胃癌......这些比较严重的情况。

根据病理结果,医生才能更合理、更精准的用药,并指导你何时复查等。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要杀菌治疗,治疗后还要定期复查,以确定是否根除。

如果你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家里其他成员也检查一下,因为这个细菌主要是口—口传播,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感染。

2、对症治疗

如果没有任何不舒服,也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报告也没问题,那就不用吃药,改善生活习惯即可。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状,就需对症治疗了。

3、改善生活习惯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说很多人都有,占胃镜检查的60%,因为影响因素太多,难以完全消失,但只要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当注意饮食、调节情绪、规律生活,大多数人能控制症状,病情也就不会进展了。

老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即便没有任何症状,世界上也找不出一个完全正常的胃,都是吃出来的毛病。所以,改善生活习惯比吃药更重要!

具体来说,进食松软易消化食物,三餐规律、定时定量,吃八分饱,饮食要淡口味、少辣、低盐、低糖,忌烫、忌冷,忌烟忌酒忌浓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过分粗糙食物、忌笋,心情开朗,少压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