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势医疗资源为载体 探索开展“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 | |||
|
|||
|
|||
一、背景动因 淄博市户籍总人口434.0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08.40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比例达24.97%,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深入,一系列社会矛盾也不断突显。一是医养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需要接受医疗、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量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传统家庭照料功能的不断削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来自社会的医养服务,特别是一些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他们的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身体状况堪忧,亟需社会为其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二是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过去大部分养老机构均采用“医养分离”的模式,这样一方面导致了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受限于床位资源紧张,也难以为患病老年人提供长期而细致的养护服务,成为制约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三是部分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闲置现象严重。在大型医院床位紧张的同时,一些二级以下的中小型医疗机构出现床位使用率偏低,大部分医疗资源闲置的情况,亟需利用医养结合的模式,借助中小型医疗机构床位开展医养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医疗养老深度融合,制定落实政策、建立完善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有力推动了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具备医疗卫生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开展医养融合,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因地制宜,遴选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淄博市“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管理规范》内容要求,充分发挥医疗优势延伸养老服务,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独立核算的“两院一体”运行服务模式,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护理、康复、辅助与心理精神支持等服务。 二、主要做法 (一)实现医养互转“两院一体”服务。医疗机构通过内部设立养老机构的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两个机构,同属一个法人,医院内部划分医疗区与养老区。针对有医疗需求的入住老人,充分利用医疗机构老年病相关科室、康复医学等医疗护理技术优势,第一时间转入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适度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缩短就医流程;针对符合出院指征或需要康复的入住老人,及时转入养老机构进行康复护理,真正实现院内医养互转零距离、一体化。张店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院内设立养护院,实行一体化运营,养护院与医疗机构内科病区、肿瘤科病区同一栋楼分层设置,便于老人在病区及养护院之间随时转运。对急需医疗救治的入住老人,由医护人员及时将老人转往医疗区进行系统治疗,其治疗费用按照医疗保险标准报销;病情稳定后再次转入养护院入住,并持续给于基础护理、特殊护理及生活照料,入住费用按养护院收费标准执行。养护院与区医院所有通道均按无障碍通道设置,形成联合工作机制。 (二)实现机构医养“两院一体”服务。医疗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内设养老机构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打造较大规模、品牌化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资源配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标准规范、统一信息平台的“五统一”医养结合服务,逐步实现连锁化、规模化运营。通过签约合作、托管、派驻医护人员等形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两院一体”的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要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通过“两院一体”机构医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实现兜底保障。博山区结合工作实际,将全区特困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依托源泉中心卫生院开办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实现托底养老,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健康支持和生活照顾。 (三)实现中医养生“两院一体”服务。依托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同期规划建设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中医药保健+中医养生”四位一体的“两院一体”新型健康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健身、娱乐、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医疗+养老”的深度融合。博山区夏家庄卫生院依托卫生院资源,同期规划医养健康园,设置养老床位100张,医养健康园设在卫生院4-5层,园区配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标准化、专业化的养护服务团队,重点为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中医养生、孝道养老”成为该院服务理念。 三、思考启示 (一)两院一体,实现资源整合融合发展。两院一体融合发展,实现了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一是实现人员融合。对医生、护士、后勤、护理员等不同岗位人员,按照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和实际需求,重新进行专业化分工,统一组织学习、培训和考核,提升了工作人员综合技能。打破医疗与养老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工作人员身兼双责,既是医护人员,也兼顾养老护理工作,解决了人员短缺难题。二是实现设备物资融合。对“两院”原有的房屋、治疗仪器、健身器材等物资设备,根据所辖区域养老和医疗服务需求,统筹调配使用,提高了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实现服务融合。医疗救治、养老护理、日常养生无缝对接,真正实现1+1大于2的效能。 (二)两院一体,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两院一体,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照顾功能缺失所带来的医养供求矛盾提供了一条解决路径,在解决机构养老能够提供的集中居住、生活照料、饮食保障、娱乐活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针对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医疗机构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由专业医生护士团队评估其健康水平,制定个性化方案,实行动态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医养服务,老人们既享受到了专业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更享受到了优质生活保障,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明显提升。 (三)两院一体,逐步实现政府托底供养服务。通过签约合作、托管、派驻医护人员等形式,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打造“两院一体”的机构医养结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如:博山区依托源泉中心卫生院开办源泉长寿山老年公寓,将全区特困五保老人进行集中供养,实现托底养老,提供全过程、全链条的健康支持和生活照顾。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针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通过“两院一体”机构医养,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实现兜底保障。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