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卫健局:引资源 强内涵 补短板 | |||
|
|||
|
|||
今年以来,博山区卫生健康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区"三提三争"活动部署,树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引资源、强内涵、补短板,着力提升医疗卫生健康品质,全面推进健康博山建设,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01 大力引进优质资源, 提升区域医疗救治能力 今年新成立3家名医工作室,目前,全区名医工作室总数达17家。通过名医工作室的建设,加大了各区级医院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特别是大病的救治能力,让群众在我区就可以享受省级名医诊疗服务。截至9月底,市外专家来博诊疗服务人次达2750余人次。 2022年11月,区中医院与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北京乐和新医合作成立淄博乐和新医癌症慢病康复中心,借助中西医融汇的乐和新医学理念和技术体系,大幅度逆转癌症和三高慢病的治疗现状。截至目前,共开展6例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其中3例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源泉中心卫生院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加强合作,签订帮扶协议,引进包括1个博士后、2个博士、7个硕士在内的10个专业的专家到该院及医共体内医疗机构开展为期一年的业务帮扶,进一步提升了南部山区医疗服务能力。 02 着力优化医疗资源, 让群众享受更便捷高质服务 建设区医院胸痛中心和基层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打造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目前区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5家卫生院完成胸痛救治单元现场认证,年底前将实现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至今,各基层卫生院已成功救治17例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池上中心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已通过溶栓成功救治2名急性心梗患者,且5月份通过溶栓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是我市首例在乡镇卫生院溶栓成功的病例,也是山东省乡镇卫生院中首例被国家胸痛中心总部宣传报道的典型案例。 充分发挥名医基层工作站优势,帮扶卫生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让辖区群众少跑腿,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二级及以上医院的诊疗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18处名医基层工作站,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今年,各医疗机构积极协调选派人员到省、市级医疗机构培训进修,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各医疗机构累计派出进修人员106人次。各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新开设6个科室,开展14项新技术新业务,增加诊疗服务1000余人次。 03 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 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和村卫生室星级评定,3家乡镇卫生院申创国家推荐标准,现已通过市级初评;新增五星级村卫生室8家。推进“区招镇管村用”政策落实,今年5人已到岗,2024年计划再招聘7人,人员到位后将提高无卫生室村居的医疗服务能力。 依托第一医院、区医院、区中医院综合师资力量优势,今年计划分4期对全区268名乡村医生进行授课,着力提高我区乡村医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04 健全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 提升卫生健康保障能力 积极申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4月,迎接了省级现场评估。 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区托位数168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09,备案托育机构8个。 扎实开展大整治爱国卫生提升行动,创新开展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建设,目前共建设完成健康步道和健康主题公园各10处。 05 聚焦看病就医感受, 多措并举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通过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主动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有针对性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截至9月底,共开展满意度调查4153人次。 二是开展农村偏远山区家庭医生走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活动以联系服务群众、促进群众健康为目标,让家庭医生走到群众中去,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截止9月底,家庭医生累计共入户走访59个村、4081户、7014人;开展巡诊服务577次,服务3171人次,尽可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同时,家庭医生团队为行动不便的、卧床多年的群众定期上门提供更换胃管、尿管等服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三是开展送药上门服务。针对农村地区子女不在身边,购药不方便的群众,开展“帮代办、送上门”的服务,同时配合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随访,确保购药、配送、用药、随访无缝衔接,积极解决农村群众购药不方便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开展5轮送药服务。针对该项工作开发的5个“卫生健康”公益岗已经于10月7日到岗开展工作。 四是开展群众满意度提升恳谈会。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卫生院院长、局机关部分科室负责人召集,在南部四镇及域城镇召开106场恳谈会,覆盖所有156个村居。 下一步,博山区卫生健康局将进一步按照区委“三提三争”活动要求,以更强烈的使命担当、更有力的工作举措、更严实的工作作风,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深化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生命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