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齿的那些事,你都知道多少? | |||
|
|||
|
|||
智齿指人类牙槽骨最后的4颗第三磨牙, 通常在20岁左右萌出。 它虽然很小,却经常让我们疼得死去活来。 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智齿的那些事。 PART.1 什么是智齿?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最里面的牙齿,即第三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面数正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的时候比较晚,一般在18-30岁的时候长出,这时候人们的生理、心理发育都已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俗称为“智齿”。 PART.2 为什么会长智齿? 几百万年前,还是“智人”的祖先们大都食用粗糙的食物,比如坚果、树皮、生肉等,对咀嚼功能要求高。 智齿身为第三磨牙,能让我们的祖先更方便的进食。随着文明的进步,现在的食物比以前更软糯、精细,咀嚼更加容易。随着工作量减小,牙床逐渐变窄,智齿的生长空间不足,导致它无法萌出,成为了最易阻生的牙。 可以简单理解为:智齿本身是包吃包住的好员工,因为没有了用武之地,惨遭 “裁员”,还剥夺了它的 “员工宿舍”,只能弱弱的挤在牙床角落里。“被裁掉”的智齿不在少数,数据显示:约65%的人都存在智齿,但只有20%的智齿能正常萌出,80%都属于异常萌出。 PART.3 每个人都会长智齿吗? 不一定。 一般情况,人这一辈子会长4颗智齿,是人类32颗恒牙中最晚萌出的牙齿。有没有智齿,其实在娘胎里就已经决定了,有的人就是没有智齿的牙胚,自然不会长出智齿;也有的人是有智齿的牙胚,但智齿始终藏在牙龈里不萌出,看起来也就没有智齿。 正常的恒牙总共有28颗,如果你发现牙齿多于28颗,那就是长出了智齿,这时候你需要密切关注它的萌出状态,最好是去专门的医院拍片确认其是否正常,听从医师的建议选择拔或不拔。如果牙齿出现疼痛、炎症等,也应及时就诊,早期发现不正常的智齿,早点拔除,可以防止后续出现更多麻烦。 PART.4 智齿一定要拔掉吗? 不一定。 智齿虽然没什么用,但如果智齿一直都不萌出,也不影响到其他正常的牙齿,那就没有必要把它拔除;或是智齿长出来了,但它长得四平八稳,咬合也很好,那也没有必要拔掉。 这几类情况建议尽早拔除: 1.智齿蛀牙 2.智齿挤压邻牙 3.智齿反复发炎 4.没有咬合功能的智齿 5.正畸需要拔除智齿 6.埋伏的智齿完全埋伏在颌骨内无法萌出的智齿,这类智齿像 “定时炸弹”,随时会引发炎症或影响周边牙齿健康,且有造成颌骨囊肿的风险。 7.怀孕前的准妈妈 女性怀孕以后由于激素水平升高和糖分摄入量增加,智齿冠周炎以及邻牙龋坏相对多发,孕早期冠周炎的治疗以冲洗局部上药为主,智齿对孕妇的危害大,广大备孕女性应趁早拔掉智齿,尤其是倾斜阻生智齿。 PART.5 为什么拔智齿会引起疼痛呢? 一旦智齿发生阻生,阻生智齿及智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为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及细菌极易嵌塞于盲袋内,不易清除干净,造成红肿、发炎,加之冠部牙龈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 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发作,疼痛随之加重,如感冒、过度疲劳、女性月经期等均可诱发急性冠周炎。 PART.6 拔智齿需要注意些什么? 为了减少拔牙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拥有愉快的拔牙体验,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若术后需参加重要会议、讲课,或进行剧烈运动等,建议择期拔牙; 2.女性应避开月经期; 3.术前应避免空腹、熬夜、疲劳等情况; 4.完善术前检查,如口腔全景片、CT来评估手术风险; 5.如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有药物过敏史或其他特殊情况等,应提前告知医生。 拔牙后需咬住棉球至少20分钟,两小时内不要喝水、进食,24小时后才可以刷牙,刷牙时应减轻力度,以免破坏创面,拔牙后两周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刺激性太强的食物。如果口内有缝线,要按照医嘱及时拆除。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