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健康动态>委属单位
“绿色”封堵!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完成首例经胸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

发布日期:2023-10-30 10:19:14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尹波团队再传喜讯:在超声医学科紧密配合下,科室毕方杰博士完成首例单纯经胸心脏超声引导下、局麻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该患者为55岁中年男性,因“右上肢无力2月,发现卵圆孔未闭2月”入院。曾就诊于外院,行右心声学造影:房水平大量分流(右向左分流定量:III级);常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卵圆孔未闭,隧道长度12.4mm。头颅磁共振平扫+DWI成像提示:多发性缺血、梗死灶。为确定脑梗死病因,超声医学科徐煜佳医生为病人行经颅彩色多普勒(TCCD)经颞窗检查提示:静息状态下,大脑中动脉25秒内观测到雨帘状短时程、高强度与血流方向一致的“微栓子”信号。

结合临床、超声、磁共振结果及神经内科会诊意见,患者脑梗死与卵圆孔未闭密切相关,建议封堵。

术前,科室与李季医生仔细分析患者心脏超声特点,预估手术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对手术流程做了充分的预案。

术中经胸彩超见封堵器形态良好,牵拉试验示封堵器结实固定于房间隔处,未见残余分流,未见二尖瓣、三尖瓣受压,心率、节律正常,最终完美释放卵圆孔封堵器。

目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式主要有三种:1.DSA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2.全麻经食道彩超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3.局麻经胸彩超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第一种是目前的主要术式,但术中患者及术者均需暴露于X射线下,并且接受的射线量与术者的熟练程度及卵圆孔探查的难易程度有关,对于接触射线后的长期影响尚不能确定,尤其是对于术者,需长期接受X线的照射。

第二种是目前仅次于第一种的手术方式,但此术式需全麻及气管插管,增加了患者麻醉及气管插管的风险,并且需全程经食道心脏彩超探头引导,增加了术中食道的损伤可能,其手术相关风险、费用等较DSA引导更高,住院时间更长。

第三种单纯经胸心脏彩超引导下、局麻下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是一种“绿色、零射线”的微创手术。优点主要是前两者的集合,不仅有局麻下不插管的优点,还有患者及术者术中规避了X射线的照射。但是此项技术目前尚无明确的规范化的手术流程,不仅要求术者经验丰富,而且需要术者与超声科医生默契配合,因此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

目前,国内外经胸心脏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替代传统 X 线下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结构心脏病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例手术即借鉴了国内顶级医院的先进经验,又充分结合科室既往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流程。术中不仅需要术者读懂心脏超声心动图,熟悉不同切面下心脏解剖特点,而且心脏彩超大夫能理解术者需要的切面并及时、清晰的呈现出来,因此对术者及超声科医生专业知识储备及手术操作精准度要求更高、更严格。

此次手术顺利完成不仅是医院心血管内科、超声医学科等多科室间协作的成功范例,更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再上新台阶。相信通过不懈的技术创新与能力提升,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先进、前沿的医疗技术与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