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到70岁以上的半月板,怎么提前“报废”了 | |||
|
|||
|
|||
人类能自如地走、跑、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膝关节内的“缓冲垫”——半月板。人们提及它时,大多与“损伤”绑定在一起,为什么半月板那么容易受伤? 半月板正常能“用”到70岁以上 半月板因外形酷似弯月而得名。每个膝关节腔内都有两块半月板,内侧的比较大,状似C形,外侧的较小,近似O形。半月板在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胫骨)之间,呈外缘厚、内侧薄的楔状结构,并且上面凹陷,能与半球形的股骨髁相吻合,下面平坦,可完美附着于胫骨平台上。 正常情况下,半月板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可维持到70岁以上,它对保护膝关节健康有重要作用: 增加关节的吻合度,提高关节稳定性; 半月板主要成分为纤维软骨,负重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变,缓冲骨头间的直接碰撞; 润滑膝关节、为关节软骨提供营养; 半月板上有很多本体感受器,可以在膝关节运动中给大脑不停反馈运动参数,如运动速度、活动角度等,以保证运动高效进行。 半月板有份“害怕动作清单” 膝关节屈伸的时候,半月板跟着下方的胫骨平台一起运动。而当关节发生扭转的时候,半月板跟着上方的大腿骨一起动,这是半月板的“矛盾运动”。 如果关节在屈伸的同时,发生轻度扭转,半月板的活动就比较矛盾,但尚可耐受。如果“矛盾运动”过度,比如跳起、落地过程中,在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再突然扭转,就会导致半月板损伤。 如篮球运动员抢篮板后突然转身传球、跑步者急速转弯,还有生活中下蹲搬东西的动作,在膝关节屈伸的同时发生扭转,都可能伤到半月板。 还有很多人甚至没有进行高强度运动,只是走路时突然转了一下身,就可能发生膝关节扭转,出现疼痛症状。 此外,长时间跪坐、盘腿坐、过度屈膝等状态下,半月板长期处于高压力牵张状态,也容易发生半月板劳损。 半月板损伤主要有4大表现 “咔嚓”声:损伤后,半月板表面不再光滑,反复屈伸关节时可伴随“咯噔”的弹响。 疼痛:内侧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会疼痛;外侧半月板损伤,疼痛在膝关节外侧。 交锁:感觉膝关节腔里有东西卡住了,膝盖无法动弹。 “打软腿”:膝关节不稳或滑脱感、无力、“打软腿”的症状。 如何修复受伤的半月板? 半月板属于软骨组织,损伤后不可再生,但受伤后通过静养、保暖、增肌减少关节压力等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恢复其功能。 伤急性期(损伤24小时内),遵循急性损伤的“PRICE”原则。 Protect保护:不随意搬动肢体,必要时可用支具固定保护。 Rest休息:停止运动进行休息。 Ice冰敷:急性损伤后,患腿疼痛剧烈且很快会产生水肿,此时需要进行冰敷。 Compression按压:如果损伤后水肿严重,冰敷时需要包扎加压,以减轻患腿水肿。 Elevation抬高:将患腿抬高,以促进水肿回流,减轻关节肿胀。 提醒:半月板损伤要尽早就诊,通过核磁共振明确损伤程度。切勿盲目拖延,以免过早发生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 7件事预防半月板损伤 控制体重,减轻半月板负担。 加强下肢肌肉力量,以保证膝关节稳定性。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待关节活动开以后才能开始剧烈运动。 如果膝关节有伤,又要运动时,建议使用肌贴、护膝等护具。 长期不运动的人应避免幅度大、难度高的动作,并且要控制运动负荷不要过量。 运动时要注意动作正确,避免膝关节负荷过大。 注意膝关节保暖,可做局部按摩,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