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名晚期癌痛患者实施了鞘内注药港系统(PORT)植入术 | |||
|
|||
|
|||
淄川72岁的王大爷已患肺癌3年,一直坚强挺在抗癌战线上的他却因为多发的骨转移疼痛彻夜不眠,哪怕一天口服20片吗啡仍然不能有效缓解疼痛。王大爷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能否通过抗癌让我延续生命已经无所谓,能让我不要忍受剧痛走完余生便可。王大爷的儿女带着王大爷走进了淄博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疼痛科的医生为王大爷腰里面植入了一根细软的导管,一个月只需要2片吗啡量便让王大爷重返了无痛人生。 得了癌症已是万分不幸,然而大部分癌症到了中晚期又会伴随着严重的癌痛,一部分癌痛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有效控制。可是总有一部分患者的癌痛采用多种方法仍不能有效控制,给患者及家属身心带来巨大的折磨。有些晚期癌痛患者直言:我不惧怕疾病带来的死亡,但却承受不住无休止的疼痛产生的绝望。 所谓“鞘内泵镇痛”,是鞘内镇痛方式的统称。将一个持续泵药的装置,通过手术的方式埋置于患者体内。泵药的导管,其终端位置在椎管内,直通脑脊液。通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上的负责疼痛信号传导的神经元,从而安全有效地达到为晚期癌痛患者进行镇痛的一种方法。用药量仅为静脉用药的1/100,口服药量的1/300,大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以根据病人疼痛程度调节给药剂量。 鞘内泵镇痛治疗是国内外公认的控制晚期癌痛的领先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优、操作简单、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可分为全植入式和半植入式。半植入式,是将一个导管埋在患者体内,将泵留在体外,便于加药,且费用更低,是晚期肿瘤患者更为经济的镇痛手段。 鞘内用药的优点: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其他途径给药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和脊髓产生镇痛效果。而通过植入泵直接进入鞘内的药物特别是吗啡,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反而会增加存留时间,不容易被代谢和清除,相同的药物,镇痛时间大大延长了。 1.高效镇痛 鞘内用药是通过把阿片类药物直接送入到脊髓后角,阻断或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镇痛药物的用量较传统用药方式显著降低,鞘内吗啡泵每天镇痛用药量仅相当于口服用量的 1/300、静脉肌肉用量的 1/100 ,且镇痛质量显著提升。 2.轻微镇痛药副反应 由于用药量明显减少,因而相较于口服等传统给药方式,通过植入装置给药使副作用减轻,也使阿片类用药依赖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新式的鞘内给药装置还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需求来调整镇痛的效果。 3.长时程镇痛效应 程序控制的持续性输注,相当于在患者体内搭建全天候输入止痛药的高速公路,产生长时间镇痛效应。 4.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与需求量较大的口服、静脉、肌注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鞘内给药给药量大大减少,可使患者整体用药成本降低。 5.突破性的疼痛患者管理新模式 可体外程控、灵活和个性化的给药模式、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且易跟踪随访。 大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存在中至重度癌性疼痛,需要按照“癌痛治疗三阶梯”进行一定阶段的治疗。对晚期顽固性癌痛及各种难治性疼痛患者而言,如果到了第三阶梯,远不能给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经过评估后可选择此项治疗,可明显增强患者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增强体质,保障舒适的生活质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