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不一定是“干燥上火”,还隐藏着这些疾病 | |||
|
|||
|
|||
一提到流鼻血,很多人可能认为“上火了,多喝水就好”,“天气太干了”...... 临床上,鼻出血的病根不一定在鼻子,也可能是很多疾病的信号。 流鼻血原因是什么?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2类原因引发鼻出血 鼻腔表面有一层黏膜覆盖,平时负责维持鼻腔呼吸、调节温度等。黏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当血管破裂时就会造成鼻出血。 不同原因导致的鼻出血,出血量差异较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主要分为以下2种: 鼻部本身疾病 包括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也包括鼻腔异物、鼻外伤、频繁擤鼻、剧烈喷嚏、揉鼻、挖鼻等物理损伤。 全身性疾病 △血管压力过高可能会引发鼻出血,最常见的是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 △各种血液病、服用抗凝药物、肝病和化学物或药物中毒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也会引发鼻子反复出血; △内分泌功能异常,会导致经期和妊娠期鼻出血; △维生素C、K、P及微量元素等缺乏时,易出现鼻出血; △少数急性发热性传染病患者,会在疾病的高热期发生鼻出血。 经常性流鼻血或鼻涕中常带血丝,需要及时检查血常规,并且要到耳鼻喉科进行鼻内窥镜或鼻咽纤维镜检查,看是否有相应病变。如有外伤,还需进行X光、CT等检查。 你常用的止血方式可能错了 这几种常用的止血方法是不正确的,可能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习惯性仰头,其实很危险 流鼻血后,大多数人会本能“仰头”。尽管看起来止血了,但这只是一个假象:由于头后仰、鼻孔朝上,在重力作用下,看不见鼻血从鼻孔中出来了。 但是,鼻血会顺着咽后壁流向消化道,刺激胃黏膜。部分鼻血甚至可能流进气管,凝固成血凝块,造成窒息。 塞纸巾止血,作用有限 因为纸巾塞进鼻孔的深度和压迫力度往往不够,并不能达到压迫止血的效果。 如果纸巾比较粗糙,会摩擦正在出血的鼻腔黏膜,使正处于脆弱状态的黏膜创面扩大。一旦纸巾与鼻腔黏膜表面的血痂黏连在一起,取出纸巾的过程中,还可能扯破已经形成的血痂,导致黏膜再次出血。 如果塞进鼻腔的纸巾不干净,携带有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甚至还会诱发感染。 抬高手臂,可能起反作用 流鼻血大多数由于鼻腔内或鼻中隔前方动静脉血管破裂引起。将上臂抬起,会导致更多血液流向颅腔内,使局部压力增加,流血量增加。 凉水拍脑门,效果不佳 额头距离鼻孔部位有一定距离,凉水拍脑门止血效果并不好。如果是儿童,脑门突然遇凉,可能会引起头部不适。 掌握正确止鼻血方法 如何安全、有效地止血?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病因,可以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按压止血 首先要保持镇静,以免过度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出血加剧。 可以坐下来,头部略前倾,避免血液进入食道、气管。然后用手指捏紧出血侧鼻翼,保持10~15分钟,压迫止血。全程可用嘴巴进行呼吸。 如果出血严重,无法止血,请尽快就医。 滴鼻剂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取具有收缩鼻黏膜和血管的滴鼻剂,如1%盐酸麻黄素、麻苯滴鼻液滴鼻,以收缩血管。 若因干燥性鼻炎或萎缩性鼻炎引起的出血,可用鱼肝油、复方薄荷油滴鼻,以润滑和保护鼻黏膜。 激光(射频)疗法 明确出血部位后,可以在医院采取激光治疗,使出血部位的血管凝固,进而止血。 老人儿童需要重点预防流鼻血 鼻出血原因多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出血: 1.避免鼻腔黏膜干燥,增加鼻腔润滑。平时宜多饮水,适量使用海盐水、凝胶、软膏等鼻腔润滑剂。 2.保护鼻腔。在过敏高发季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注意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活动后要注意清洁鼻腔。 3.调节饮食。不要偏食挑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食物。 4.室内加湿。气候干燥时,最好在室内放一个加湿器或一盆水。温度宜保持在18℃~20℃,空气湿度应≥60%。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喷雾剂喷鼻,但不能过于频繁。 另外,这两类人需要重点防护: 老年人 一般来说,年轻人流鼻血的位置相对靠鼻腔前面,容易止血。但老年人流鼻血的位置常常靠后,高血压等基础病会导致血管硬化,不易止血,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处理。除了鼻腔止血治疗外,老年人也不应忽视全身因素的治疗。 儿童 多数儿童鼻出血与鼻炎有关,因此预防鼻出血的根本在于积极治疗鼻炎。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鼻出血的重要环节。纠正儿童挖鼻、揉鼻、把异物塞入鼻腔等不良习惯。并且要避免偏食,保障均衡饮食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