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寒防郁防秋燥 “霜降三防”要做好 | |||
|
|||
|
|||
霜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节气习俗 1.饮酒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中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2.吃柿子 在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3.登高望远 秋季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 4.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物候现象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于每年10月23至24日交节。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就全国普遍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饮食养生 “霜降三防”要做好,防寒防郁防秋燥。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此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霜降三防”要做好 一防秋燥 二防秋郁 三防秋寒 “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过后,草木枯黄、万物萧瑟,这种肃杀之景容易让人情绪低落,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此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动,及时调整心情。 滋阴润肺是秋季防燥的主旋律,饮食上牢记“少辛增酸,滋阴润肺”。此时可以适当多吃时令水果,如橘子、山楂等,并且除百合、银耳、梨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外,还可以适当多吃板栗、莲子、山药、无花果等温润食物。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