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区人民医院:世界压疮预防日,带您认识压疮 | |||
|
|||
|
|||
11月21日为世界压疮预防日。今年的主题是——皮肤保护,即刻做起! 什么是压疮?如何预防?今天由博山区人民医院外科孙彬医师为你解答:压疮,俗称褥疮,也称压力性损伤、溃疡。是指由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但也可能与医疗器械或其他物体有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局限于体表皮肤,也可能发生在黏膜上、黏膜内或黏膜下。 压疮是一种非常常见但常常被忽视的健康问题,主要发生在长期承受压力的身体部位,尤其是骨突处最为常见。骨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脚跟和踝部等,这些部位软组织薄,缺乏脂肪和肌肉缓冲保护,易在压力下受到损伤。活动迟缓的老年人,昏迷、长期卧床者以及残障人士发生率最高。其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压疮早期,患者可能有局部轻微疼痛或不适,皮肤发红、轻微肿胀。此期往往得不到家人的重视。随着病情进展,受损部位可能出现水泡、破皮,甚至严重溃烂,感染风险增加。此时病变区域处理复杂,患者康复困难。所以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压疮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世界压疮预防日由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PU AP)联合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PU AP)设立,将每年11月的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压疮预防日”。世界压疮预防日的设立即是旨在引导广大群众、医护人员及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压疮问题,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推动预防与护理措施的普及和改进。 压疮的病情分期及简单处理方法: 压疮按病情轻重一般分为 4 期: 1期:皮肤发红,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压之不褪色。此期如发现及时并正确处理是完全可以逆转的。本期主要措施是增加翻身次数消除局部压力,切忌按摩患处以免皮肤因摩擦力增加出现破损;2期:皮肤表层溃疡,也可为完整或破溃的血泡。处理原则是保护皮肤,避免感染。小水泡机体可以自行吸收,水泡大于 5 mm者,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液体或刺破水泡使液体流出,也可以去掉水泡,然后外涂抗菌药物包扎,预防局部感染。3期:全层皮肤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结痂和皮下隧道。4期:全层皮肤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结痂和皮下隧道。3-4期压疮的处理需要在经验丰富的医师指导下去除坏死组织,并做进一步治疗。 如何预防压疮? 1.体位变换:翻身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长期卧床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侧卧位时使用30°翻身垫;半卧床患者因压力和剪切力共同存在应增加变换体位次数;坐轮椅的患者应坐直并确保双足得到良好支撑或使用搁脚物,保持动态坐姿,每15分钟抬起身体一次,坐垫需加4~5cm厚的海绵垫;平卧位时足跟。 2.皮肤护理:保持病人的皮肤清洁、干燥非常重要。皮肤长期遭受汗渍、尿液及粪便浸泡也是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大小便失禁者,需随时清除污物,并可使用皮肤保护剂等隔离产品保护肛周皮肤不受潮;避免用力摩擦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和清洁剂清洁皮肤;病人贴身的床单、衣物等要保持平整、清洁、干燥等。使用枕头或泡沫垫悬空;骨突处部位也可用新型敷料减压;移动患者时应避免拖、拉、拽等,防止擦伤皮肤。 3. 选择合适的床垫:可使用交替压力空气床垫、悬浮床、海绵垫等。另外,给予病人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也是必不可缺的预防措施。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