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体重、易感染、心功能差...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成功开展左束支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 |||
|
|||
|
|||
近日,市中心医院东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顺利为一位严重心力衰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龄患者完成左束支起搏的CRT-D手术治疗,为心衰患者的器械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通路。 患者为75岁女性,因反复心衰就诊于市中心医院,患者高龄,体质瘦弱,体重只有33.5公斤。 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床旁心超示EF18%,且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168ms,经积极优化改善心衰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改善,但患者射血分数极低,相关猝死、恶性心律失常等风险极高,考虑长期预后不佳,经起搏电生理团队评估有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指征。 起搏电生理团队在张娟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充分讨论,认为非传统的左束支起搏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将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手术过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左束支起搏原创者黄伟剑教授的现场指导下,齐天军副主任医师、吕园园主治医师带领手术团队克服患者超低体重、囊袋制作困难、易感染、心功能差、心脏转位及右心偏小等诸多困难,顺利实现了左束支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术后患者次日即可下床活动,QRS由168ms缩短至124ms,EF由18%升至29%,症状明显改善,预后良好。 心脏起搏技术是通过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导线和起搏器,帮助心动过缓患者提高心率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治疗相比,左束支生理起搏技术的起搏参数理想,左室同步性更优,治疗效果更好,适应人群更广泛,尤其适用于心室起搏比例高且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和恶性心律失常猝死预防方向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下一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紧紧围绕“1364”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坚持技术革新带动介入发展,介入进步推动学科建设,不断攻坚克难、积极探索,用好中国原创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加快打造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贡献力量。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