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
攻坚克难 “血”中送炭——淄博市中心医院严谨规范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发布日期:2024-03-29 08:59:24 浏览次数: 字体:[ ]

患者商某某,男,49岁,因肾病综合征12年余,胸闷、喘憋1月余,加重1天收入市中心医院。

入院诊断:1.尿毒症;2.重度贫血;3.肺部感染等。无手术、外伤、输血史。ABO血型为B型,RhD阳性,Rh其他抗原为cE,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红蛋白32g/L,急需输血。

因患者血液中存在不规则抗体,为避免发生溶血反应,输血科值班人员立即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上16系谱细胞后发现反应无特异性,结合患者病史,初步推测为罕见高频IgG类抗体。

人体红细胞结构复杂,表面覆盖大量的血型物质抗原,截至2023年3月, 国际输血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ISBT)目前已发现并经证实红细胞44个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抗原384个,其中,44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包含抗原354个。

除了44个血型系统中抗原,ISBT确认的其他红细胞血型抗原还包括:4个血型集合的11个抗原,低频率抗原(700系列)16个,高频率抗原(901系列)3个。44个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临床意义最大的两个。相对于ABO血型系统的"规则"抗体而言,抗体筛选和鉴定主要是针对"不规则"或"意外"抗体。最为重要的不规则抗体是免疫同种抗体,它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或怀孕受到外来红细胞(RBC)刺激而产生的。其他意外抗体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即在没有红细胞刺激下生成。这些天然抗体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接触的环境资源刺激,如花粉,真菌和细菌,其具有一些类似于红细胞抗原结构。另外,单独个体产生抗体,也可通过含血浆的血液成分或衍生物,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传输给另一个体,称为被动获得性抗体,是不规则抗体的第三类。

此患者存在罕见高频抗体,预示着筛选相合的血液将极其困难,因患者病情危重,为尽快给患者输上安全的血液,输血科值班人员一方面积极进行交叉配血,另一方面抓紧时间联系市中心血站,展开大海捞针式的筛选。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筛选到数量很少的相合血液,洗涤后及时发放输注,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通过2月19日至27日四次输注,患者血红蛋白由32g/L上升到近80g/L,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缺氧症状。

输血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2023年9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其中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开展的 41个项目中有17个项目为最高风险(100 分),4个为最高技术难度(100 分),充分体现了输血工作的高风险高技术难度性质。

因此,唯有始终秉承严谨、高效、安全、规范的态度,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高超技术,方能为患者“血” 中送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