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800克超早产婴儿成功救治!淄博市中心医院产科儿科协力合作创生命奇迹 | |||
|
|||
|
|||
7月19日7时30分,市中心医院产科主任段彼得紧急电话通知,一产妇因“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宫颈机能不全、臀先露、胎盘早剥”先兆流产,请儿科立即派出医务人员协助抢救新生儿。 接到通知后,儿科主任医师马立吉召集许锋副主任医师,刘慧颖、张潇文主治医师成立第一救治梯队,先期到达产房;由曹春霞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作为第二梯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负责做好高级生命支持的各项准备工作。 按国际惯例胎龄24周是新生儿生存的极限,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胎龄小于24周的超早产儿原则上不需要进行积极地医学救治干预。该产妇有先兆流产病史,第二次受孕能保胎至25+4周实属不易。 作为医务人员只要新生儿有一线救治可能,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7时35分第一梯队及时到达产房,做好各项抢救前准备工作。 7时40分产妇分娩出一男婴,体质量仅为800克,生后无自主呼吸,立即置于暖台保暖,20秒内完成气管插管操作,开放气道实施正压通气,肤色逐渐转红润,心率升至100次/分以上。置于转运暖箱正压通气条件下安全转运至NICU。 进入NICU立即予以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出生30分钟内完成肺表面活性物(PS)气管内注入,以改善肺通气换气功能。患儿出生后早期出现了高钾、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炎性指标升高等一系列问题,经积极救治已平稳度过。接下来几个月时间要面临感染、肠外营养、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及神经系统损伤评估与康复等各种风险挑战。 这对儿科医护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制定更精细化治疗方案确保此患儿未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例超早产儿是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的胎龄最小记录,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专业水准,是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危重患者的典范。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儿科医护团队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亚专业救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更好地发挥了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也为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