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淄博行动)>医疗卫生机构亮点工作
【健康淄博行动】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原来罪魁祸首是“脑血管病变”!

发布日期:2024-09-24 14:10:02 浏览次数: 字体:[ ]

某一日,65岁的张大爷在劳作中突然觉得头晕、说话不清楚,右侧的胳膊和腿使不上劲,甚至都站不住,家人赶紧把张大爷送到我们医院就诊,一查才知道,原来张大爷的“脑血管”出问题了。

医生给出的诊断:短暂性大脑缺血发作,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可是,人的血管好好的,怎么会狭窄呢?

追问病史,原来张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好多年了,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很多时候,都是脑血管狭窄的致病“元凶”。

那么发现了脑血管病变、而且明显有症状发生,该怎么治疗呢?

经过讨论,我院的医师给出的诊疗方案如下:

1. 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

2. 待病情稳定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DSA),造影如明确重度狭窄病变,则需行手术治疗(球囊扩张/支架置入)。

经过前期积极的药物治疗,张大爷的症状较前好转了,觉得说话清楚了,手脚都有劲了,于是他问主管医生:“医生,我觉得我比来的时候好多了,我现在可以出院了吗?”医生笑着回答说:“大爷,您的症状是比以前改善了,但是不代表您的病治愈了,您之所以会有这些症状,是因为您的大脑血管比正常人要狭窄很多,脑组织缺血了,我们得做进一步检查,不处理这些狭窄的血管的话,等您出院回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发作一次,而且症状可能比现在还要重,甚至会偏瘫的,这不是吓唬您。”张大爷赶忙同意了做下一步检查。也就是脑血管造影术(DSA)。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患者本次发病机制为血流低灌注,考虑患者右侧症状显著,故本次缺血事件发生责任血管高度怀疑为左侧大脑中动脉。 

相关风险:斑块脱落致栓塞事件、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血管夹层、穿支闭塞等。

手术过程:将患者取仰卧位,双腹股沟区消毒,铺无菌巾单,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留置8F鞘。DSA示右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两处狭窄均需手术处理,但考虑手术安全性,本次拟先处理其中之一,患者本次住院症状为右侧明显,遂先行处理左侧大脑中动脉。术者以微导丝塑性成功后小心通过狭窄段并行至大脑中动脉狭窄段以远,微导管缓慢小心通过后造影证实导管位于血管腔内,遂以2.0mm×10mm颅内快速交换球囊预扩后,再以4.0mm×16mmEnterPrice2支架到位并缓慢释放支架,逐步推出支架,见支架打开良好,反复以微导管于支架内部按摩支架数次,微导丝再次按摩支架,造影未见明显支架内血栓,前向血流改善良好,达到预期手术目的,撤下微导管后等待20分钟,造影未见明显支架内血栓,前向血流改善良好,远端血流Ⅲ级。  

整个手术时间不到1个小时!而且自始至终,创口仅仅为右侧大腿根部的一个像打针一般的“穿刺点”,真正做到了将“微创”理念应用于临床。 

讨论:

此病例为我科成功救治若干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之一,亦为我院脑血管介入技术成熟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个缩影,人体的脑血管之于脑组织,相当于给“田地庄稼”灌水的“万千水渠”,当“水渠”饱受风吹日晒,已变得不再那么坚固和通畅(动脉硬化、血管内斑块形成),则相应的“庄稼”(脑组织)则会因缺水发生“旱灾”,轻则不长粮食(脑组织功能受损:如失语、口角歪斜、偏瘫等),重则无法存活(脑梗死),倘若发生缺血的部位位于重要功能区(如脑干),则有发生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为防止上述风险的发生,脑血管病的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脑血管狭窄”:

什么是“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狭窄是指由于脑血管内部的脂质斑块、钙化等物质沉积,导致脑血管内径变窄,从而影响了脑部正常的血液流通。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糖尿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我们所说的“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会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2、血管炎症。3、放射性损伤。4、血管外的压迫等。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1、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饮酒。     

2、控制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3、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每年定期筛查,及时查明脑血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预防。   

4、注重锻炼。应适量运动,不可过量,脑血管狭窄病人若剧烈运动,容易血管破裂出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舒展运动和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 

近十年来,我院积极依托“卒中中心”建设发展规划的大趋势,配合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要求,先后独立完成了若干例脑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术、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等高风险、高技术要求的四级手术。持续提升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水平,为区域内脑血管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最后的堡垒”!

就是这样1枚长度1.6公分的支架,经过术者的合理应用,又成功开通了一例重度脑血管狭窄,有人会问,我人好好的,又没有什么症状,非得需要做手术吗?不做手术又会怎么样呢?

假如发现在手术指征内的脑血管狭窄,不处理的话,患者面临的可能就是出现或再次出现脑缺血症状甚至出现急性脑血栓形成,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会偏瘫卧床、会昏迷不醒、甚至危及生命。。。。。。

就这样,张大爷从手术日到出院时间不到4天就高高兴兴地出院了。我们期待张大爷预后良好,而且,我们后期还会做定期的随访观察!

最后,对于脑血管狭窄患者,还是要重点提醒一下,手术本身只是对血管的局部修复,血管狭窄的真正病因来自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伴发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支架或血管搭桥对于血流的纠正,仅仅是标准治疗的开始。控制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和疾病斗争的主旋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