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淄博行动】淄博市中医医院:痤疮的内服外治疗法痤 | |||
|
|||
|
|||
是较为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之一,其发病率极高。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历史悠久,历代医家在不断的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痤疮在古医籍中被称为“痤疿”、“面疱”、“粉刺”、“酒刺”、“风刺”或“肺风粉刺”,现代仍称“粉刺”,俗称“青春痘” 中医学称肺风粉刺与西医痤疮相似。由其所生丘疹如粉刺,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而得名。以肺经风热为主者,皮损以黑头或白头粉刺为主,伴红色丘疹,伴随颜面潮红,皮肤灼热,或有痒痛。合理化的治疗要依据患者的皮损的形态及严重程度,还要依据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一、内服中药治疗 01肺经风热证: 皮损以红色或皮色丘疹、粉刺为主,或有痒痛。伴随症状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Ⅰ级和Ⅱ级(轻中度)。 治法:疏风清肺。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02脾胃湿热证: 皮损以红色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红肿疼痛,皮肤油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Ⅱ级和Ⅲ级(中度)。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芩连平胃散或茵陈蒿汤加减。 03痰瘀结聚证: 皮损以结节及囊肿为主,颜色暗红,也可见脓疱、丘疹、粉刺等,日久不愈。伴随症状可有纳呆、便溏,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脉沉涩。相当于痤疮分级中的Ⅳ级(重度)。 治法:活血解毒,化痰散结。 方药:海藻玉壶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04冲任不调证: 皮损以粉刺、丘疹为主,可有结节,好发于额、眉间或两颊,在月经前增多加重,月经后减少减轻。舌质暗红苔薄,脉沉弦或细。相当于有高雄激素水平表现的女性痤疮。 治法:调和冲任、理气活血。 方药:逍遥散或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中医药特色外治 1. 中药湿敷: 蒲公英、金银花、紫地花丁、马齿苋、大青叶等药物煎汁局部冷湿敷。 2. 中药面膜: 颠倒散,用凉水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30min后温水洗净,每晚1次。 3. 耳穴贴压: 取内分泌、皮质下、交感、面颊、额、脑、肺、心、胃等穴。 4. 放血: 耳穴放血可选取耳尖、内分泌、皮质下,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穴上点刺。 5. 针灸: 主穴为百会、尺泽、曲池、大椎、合谷、肺俞等。 6. 火针: 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后,取火针在酒精灯上将针尖烧红后,快速直刺脓疱、囊肿、结节。 7. 刺络拔罐: 取穴多为肺俞、大椎穴、脾俞、胃俞、大肠俞、膈俞等。 此外除了药物治疗、皮肤护理和一些辅助治疗外,对痤疮的治疗还建议包括心理支持及对痤疮严重程度的自我感知。还应该控制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日晒等,这将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痤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