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听神经瘤质子治疗效果分析 | |||
|
|||
|
|||
病情介绍 患者老年男性,72岁 ,2009年出现右耳耳鸣伴听力下降,逐渐加重至右耳完全失聪。2011年7月行颅脑MR检查,发现右侧CPA区软组织信号影,轴位最大面积约2.2*1.4cm,考虑右侧听神经瘤。2012年4月颅脑MR示病灶增大到2.5*1.5cm,脑干受压。2015年9月出现右侧面部感觉麻木、头晕、走路不稳,复查颅脑MR时,病灶进一步增大约3.0*3.5cm,内听道明显扩大,脑干及四脑室受压变形。患者无法接受手术,为进一步治疗病灶来我院。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走路尚平稳,头颅无畸形,双侧眼球活动自如,视力视野基本正常,右侧面部感觉下降,张口居中,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右耳听力丧失,左耳听力明显下降,颈软,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四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共济运动尚协调。 MRI检查示 右侧桥小脑角区以内听道口为中心见2*3cm类圆形混杂信号,内可见明显长T2囊变信号,边缘清晰光整,DWI呈低信号。内听道明显扩大,四脑室受压变形,符合右侧听神经瘤MR表现。 院内MDT多学科会诊 患者右耳失聪,面部感觉麻木,走路不稳,右侧听神经、三叉神经功能损伤,脑干及四脑室受压。首选手术治疗,但患者本人无法接受手术,确定放射治疗,因病灶体积较大,周边组织压迫较明显,选择质子治疗。质子治疗可控制肿瘤生长,并可对周围重要组织,如脑干、颅神经,做到更好的保护,优于光子射线治疗。 2015年11月选择质子放射治疗 治疗结束后复查,病灶就略有缩小。后定期复查颅脑MR示右侧CPA区病灶逐渐缩小,患者头晕、面部麻木等症状均得以缓解。随访5年,右侧听神经瘤已几近消失,未出现面瘫等副反应。 讨论 听神经瘤,即前庭神经鞘瘤,是桥小脑角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散发的单侧前庭神经鞘瘤,小的无症状肿瘤(Koos I-II),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可以用来阻止肿瘤生长和保留长期神经功能,2019年《EANO前庭神经鞘瘤诊治指南》建议不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对于听力完全丧失的小肿瘤(Koos I-II级),治疗的目的可以是在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同时治愈或控制肿瘤,除了面神经功能,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相比手术,有较低的风险,使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成为第一选择。对于中等体积肿瘤(Koos III-IV, < 3cm),在非常相似的水平可以推荐手术或放射外科治疗(推荐建议C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风险预测低于手术,然而,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总之,这种情况应该与患者就所有选项解释讨论。如果后续可以使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残留的生长中的肿瘤,也可以选择次全切除术以保留功能(良好的做法)。针对听神经瘤的放射外科治疗,大宗病例结果已明确放射治疗在听神经瘤治疗体系的重要性。而对于脑干受压的大的肿瘤(Koos IV > 3cm),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脑干减压和保护颅神经,手术是第一的选择。但大型肿瘤的手术伴有相当大的颅神经功能丧失或恶化的风险。本例患者坚决拒绝手术治疗,选择质子治疗,肿瘤控制好,且未出现进一步神经功能损伤,原三叉神经损伤症状得以恢复,提示对于肿瘤体积较大、患者无法接受手术的听神经瘤病人,质子治疗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