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淄博行动】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维生素D到底怎么补,看这里 | |||
|
|||
|
|||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维生素D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骨营养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增强其在骨骼中沉积,维持骨骼的正常生长与发育,主要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防治老年骨质疏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如今人们对合理膳食及营养越来越重视,钙剂和维生素D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临床上,维生素D往往与钙剂搭档使用,如果把钙比作是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的“台前英雄”,那么,维生素D就是协助钙达到目的的“幕后功臣”。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谈谈维生素D的有关问题。 一、维生素D从哪里来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有10多种,包括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麦角固醇)和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3(胆骨化醇)以及维生素D类似物(如骨化二醇、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其中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主要区别如下: 二、普通维生素D与活性维生素D的区别 “普通维生素D”与“活性维生素D”的主要区别在于: 普通维生素D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服用“普通维生素D”往往效果欠佳。而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需要经过肝肾的代谢转化,可以直接发挥生理功效,即便患者肝肾功能不好,也不影响其疗效,因此,活性维生素D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人以及1α-羟化酶缺乏的患者。 此外,活化维生素D致高尿钙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普通维生素D,过量应用可导致维生素D中毒。所以,在临床上,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不能互相替代或视作等同。 三、如何获取维生素D 维生素 D 的来源有三:日光照射皮肤合成、吃的食物和添加维生素 D 补充剂,因此,补充维生素 D 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可简单概括为「三个字」:晒、吃、补。 (1)户外常晒太阳 人体所需维生素 D 的 90% 是由皮肤合成的,阳光下暴露不足是导致维生素 D 缺乏最主要的原因,而这一点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事实上,晒太阳是内源性维生素 D 的最主要的来源,既方便又经济,并且安全有效。每次晒 15 ~ 30 分钟(夏季稍短点,冬季稍长点),每周晒 3~ 4 次,尽量暴露腿、胳膊、脸,一般可达到预防维生素 D 缺乏的目的。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这样会阻挡紫外线),不涂抹防晒霜,也不要打伞。但要避免阳光暴晒,以免灼伤皮肤和眼睛。另外,有光敏反应史的患者应避免日晒,可以通过药物补充维生素 D。 ( 2 )正确选择食物 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 D 含量普遍较低,植物性食物(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 D,相比之下,某些动物性食品的维生素 D 含量相对高一些,如高脂海鱼(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类等。100 mL 牛奶仅含 17 IU 维生素 D,100 g 鸡蛋仅含 98 IU 维生素 D。按照每天补充 400 IU 维生素 D 的要求,靠食物补充维生素 D,每天至少要喝 10 盒牛奶或吃 8 个鸡蛋,由此可知,通过日常饮食补充维生素 D 是很困难的。 (3)科学补充药物 ▍ 谁需补? 对于没有办法充分阳光暴露的人来说,仅靠从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 D 很难满足身体所需,这些维生素 D 缺乏高危人群人就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 D,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夜间工作者、肥胖者、胃肠吸收不良者等等。 ▍ 补什么? 预防和纠正维生素 D 缺乏主要是用普通维生素 D,一般不推荐活性维生素 D(如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这是因为,活性维生素 D 不仅半衰期短,而且治疗窗窄,可能发生过量及中毒,可能增加高钙血症及泌尿系结石风险,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钙、尿钙,因此,一般是作为药物使用,不能作为营养素。只有当维生素 D 缺乏的患者同时存在肝肾功能不全或有严重骨质疏松时,方可在补充普通维生素 D 的基础上,使用活性维生素 D。 临床常用的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制剂如下表所示: 怎么补? 针对维生素 D 缺乏的治疗,要遵循先大剂量补足,然后小剂量维持的原则。 补多久? 一般认为补充维生素 D 需要从婴儿期(出生后数日开始)一直持续到青春期(18 ~ 20 岁)结束。因为青春期结束前都是儿童骨骼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D 可以为儿童健康的骨骼发育提供保障。同时美国医学会认为,维生素 D 有终生补充的必要。青春期结束后继续补充维生素 D 有助于骨峰值的提高,降低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同时能够提高免疫力,降低各种疾病发病风险。 四、应用维生素D有哪些注意事项 (1)预防及治疗维生素 D 缺乏用的是普通维生素 D,而不是活性维生素 D。 (2)维生素 D 是脂溶性维生素,随餐服用吸收最好、效果最佳。 (3)启动维生素 D 治疗后,建议每隔 3 ~ 4 个月查一次血清 25(OH)D 水平,以评估疗效和调整剂量,25(OH)D 水平达标后改为每半年到 1 年监测 1 次 (4)使用活性或者半活性维生素 D 时,先要补充足够的普通维生素 D; (5)活性或者半活性维生素 D 与钙剂合用时,有可能发生高钙血症;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钙浓度,如果血钙浓度高于正常时,应减量或暂时停药。 从全球范围来看,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现象相当普遍,约占总人口的50%~80%。不同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主要表现: 婴幼儿: 佝偻病/骨软化症;夜惊、夜啼,易出汗、枕秃、易激惹、烦闹;出牙晚、手足抽搐、肋骨外翻、方颅、O型腿或X型腿等;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儿童: 注意力不集中;生长痛、脊椎弯曲,换牙晚、长牙慢、牙齿不齐、易患龋齿;力量不足、协调性不好、多动症等。 孕妇: 腿、脚抽筋,失眠、脱发、四肢绵软无力、便秘、结石等症状。 成人: 炎症或感染后炎症不易好转、心情郁闷、长期疲劳、骨质疏松、肌肉无力、肠道功能紊乱、肥胖等。 六、维生素D缺乏的判断 血清25(OH)D水平检测已被公认为是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维生素D缺乏的严重程度如下图所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