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
小切口,大疗效——淄博市中医医院手足外科完成多例足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

发布日期:2025-02-25 09:00:37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淄博市中医医院柳泉路院区手足外科完成多例足部跟骨骨折微创手术。

病例分析

  患者因摔伤致右跟骨骨折。手足外科负责人陈树涛带领医疗团队讨论研究其治疗及手术方案,考虑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且对肢体功能不利,需尽快手术以便早期功能锻炼,同时考虑尽可能做到微创化,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立即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跟骨骨折微创经皮置钉内固定术

  陈树涛主任介绍称,经皮置钉微创内固定术的优势在于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同时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以促进骨折愈合。通过使用特殊设计的钉子和导引装置,能够通过小切口将固定装置准确地放置到骨折部位,而不需要大面积地剥离皮肤和软组织。这样不仅减少了术后疼痛和感染的风险,而且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医学科普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损伤,它通常发生在跌落或交通事故中,当跟骨(脚后跟的骨头)受到重力冲击时。这种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肿胀和行走困难。

  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足骨,它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活动中承受着巨大的力量,并且在下肢的力量传递和分配中起着关键作用。

  主要表现在:

  ①轴向载荷——站立时,跟骨通过胫骨接受来自体重的垂直载荷。在行走或跑步时,这种载荷会随着步态周期而变化,尤其是在跳跃或跑步时,跟骨可能承受超过体重数倍的压力。

  ②扭转载荷——行走或跑步时,下肢的旋转会在跟骨上产生扭转力。跟骨的形状和结构必须能够承受这些力量而避免骨折。且跟骨也是足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世纪初,跟骨骨折的治疗以保守为主,包括石膏固定和床休养。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导致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和步态异常;20世纪中叶,开始尝试使用金属内固定物来治疗跟骨骨折,以期望更好地恢复骨的形态和关节功能。但这些技术创伤都比较大,容易造成术后伤口不愈合;经皮置钉微创内固定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微创手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发展和推广的时期。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微创概念的普及,外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更小的切口和特殊的固定装置来治疗骨折,以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恢复时间。

  经皮置钉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手术风险较小的简单骨折。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医生技术的提高,这种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更复杂的骨折类型,包括跟骨骨折。现代的经皮置钉微创内固定术通常会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如C型臂透视,来指导钉的准确放置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