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F+经皮螺钉!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再添腰椎微创治疗新技能 | |||
|
|||
|
|||
近日,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腰椎椎管狭窄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完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改善,步行出院,神经外科助力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72岁的成大爷(化名)腿疼加重、行走障碍入住神经外科,科主任顾英豪和脊柱脊髓亚专业组为老人详细评估病情:下肢痛进行性加重,间歇性跛行10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腰椎磁共振提示:多节段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椎体CT提示:双侧椎间孔狭窄并椎体滑脱。考虑高龄、骨质疏松、糖尿病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史,如何在多节段病变中选择主要责任节段进行手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是术前多学科讨论的主要问题。 由于术中需变换体位及应用特殊器械,术前与麻醉手术科进行详细沟通,为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终方案是通过局麻脊神经阻滞术确定手术节段,全麻侧卧位OLIF+俯卧位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达到神经根减压和一期恢复腰椎稳定性的目的。 手术过程麻醉平稳,步骤有序,顺利结束。患者术后次日佩带腰围床下活动,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复查双侧椎弓根孔较术前增大(图a、b),神经根减压充分,经皮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图c)。术后下肢疼痛和步行距离明显改善,患者一周出院。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OLIF)在1997年由Mayer首次介绍,直到2012年Silvestre正式命名了这一微创技术,该技术利用主动脉/下腔静脉(IVC)和腰大肌之间的解剖间隙进入椎间盘间隙,无需打开椎管,不损伤后方肌肉、韧带和骨性结构;同时由于能切除足够多的椎间盘组织,融合器与终板接触面积大,可大幅增加融合器的支撑强度,因此OLIF的技术和理念在国际上迅速推广应用。 患者取右侧卧位,左腹斜切口通过外斜肌、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间隙进入腹膜后间隙。在腹主动脉和腰大肌之间放置工作通道,在通道中进行腰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图d)。 与传统的后路手术相比,OLIF手术的精髓在于对腰椎后方结构无损伤性减压,不会破坏椎板、椎旁肌和小关节,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率低、恢复快等优点。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业常规开展颈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脊髓肿瘤等疾病的显微微创手术治疗,OLIF再次将该专业治疗水平提升至更高台阶,为我市及周边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