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动态
6月龄患儿百余毫升血肿“压颅”——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精准“拆弹”抢回生命

发布日期:2025-05-06 09:09:15 浏览次数: 字体:[ ]

100余毫升颅内血肿、脑组织塌陷严重,这对于6个月大、体重为7.5公斤、全身血容量仅600ml的婴儿来说是灾难性的。

近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曲良锁与多学科团队展开“极限救援”,历经3小时惊险开颅、9天重症监护攻坚,一度瘫痪的患儿终于抬起手臂,刷新了医院在婴幼儿颅脑损伤救治上的奇迹。

百毫升血肿压颅

6月龄患儿命悬一线

3月22日傍晚,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名从外院紧急转入的6个月大患儿。患儿因高处坠落导致头部等处外伤,入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且不规则。已经在下班路上的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曲良锁接到通知后,立即返院。

在给患儿的检查中显示,颅脑右后方存在巨大头皮血肿,颅内血肿量超过100毫升,颅内压急剧升高,“这也是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多年以来,首次在婴幼儿颅脑损伤中见过的最大的出血量。”曲良锁说,患儿体重仅7.5公斤,全身血容量约600毫升,如此大范围出血已导致脑干等重要结构被挤压变形,手术刻不容缓。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证手术顺利结束才是我所最担心的。”曲良锁回忆道。

曲良锁主刀“拆弹”

多学科联动护航

作为主刀医生,曲良锁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当晚,医院启动“绿色通道”,急诊科、手术麻醉科、输血科、儿童重症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

开颅后,曲良锁发现,实际病情比预计要严峻,颅骨人字缝开裂,并延向前方顶骨,骨折线渗出血明显,清除液固态暗红色血肿约100余ml,血肿最厚处约4.5cm,脑组织受压塌陷明显,硬膜血管多处渗出血……

“患儿血管纤细,全身血容量有限,对出血的耐受性差,术中不仅仅要保持输液管路通畅、控制好血压,对液体出入量也要严格控制。”曲良锁介绍,“术中见脑组织已经被挤压的颜色苍白,对婴幼儿的手术术中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二次损伤。”他回忆,整个手术过程需极度精细。最终,团队顺利结束手术,后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

九日“脑复苏”拉锯战

瘫肢抬臂现奇迹

面对术后并发症,曲良锁与PICU团队制定“目标温度管理”方案,精准控制患儿体温,以减少耗氧量、降低脑代谢需求,同时联合脱水、抗癫痫及脑保护治疗,使患儿能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动态CT监测显示,脑水肿未进一步扩散。

治疗第9天,终于迎来了曙光,患儿左侧肢体从肌力0级的完全瘫痪恢复至2-3级可轻微自主活动,CT影像中脑水肿明显消退。“婴幼儿脑组织代偿及恢复能力超乎预期,但每一步治疗都需如履薄冰。”曲良锁强调。目前,患儿仍在接受治疗,肢体功能持续改善。

曲良锁表示,婴幼儿头面部占体重比例较大,颅骨薄、脑组织娇嫩,即便低处坠落也可能导致严重颅脑损伤。其中,以坠落伤最常见,受伤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头晕、神志意识改变、恶心呕吐、抽搐等不适;患儿呕吐时立即将其侧卧,及时清理口鼻防止误吸,妥善固定头颈部防止二次损伤,记录跌落细节,并立即送往具备小儿神外专科的医院,避免延误救治“黄金时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