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八小时外”续写医疗温度——淄博市中心医院以党建引领塑造医学人文新坐标 | ||
---|---|---|---|
索引号: | 11370300MB2863168B/2025-551110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5-03-26 | 发布机构: |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春风吹哨,暖流涌动。
淄博市中心医院的三月成绩单上,跃动着温暖的民生喜讯:“打造‘零阻力’就医样本”上榜2024山东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十大创新举措,“知行合医”列入淄博市2024年度志愿服务典型,胃肠外科获市直机关第二批“雷锋示范岗”……一份份荣誉背后,是医院以党建为旗的志愿光热。医者仁心化作“八小时外”的暖流,从诊室延伸到万家灯火处。
党建扛旗:从“急难愁盼”中淬炼服务坐标
3月18日凌晨3点,重症监护室外的“暖心驿站”里,连续陪护父亲30个小时的张女士蜷缩在沙发上沉沉睡去。这个专为陪护家属打造的休憩区,此刻正用柔和的灯光与温暖的氛围,轻轻抚平她焦灼的眉头。
中午12点,“共享厨房”内烟火升腾,老李搅动小米粥的汤勺氤氲着雾气:“老伴化疗后第一次有胃口,这碗粥比药还管用。”作为全市首家免费院内厨房,这里日均服务百余名患者家属。
在市中心医院,类似的温情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医院以党建为统领,凝聚全员智慧淬炼民生温度:从推行“一日挂号管三天”到开展“我为患者让车位”,从落实“全院一张床”到实现“大型检查日清”……22项便民举措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科室联动、实地走访、头脑风暴及方案修改。2024年,“共享厨房”“暖心驿站”的设立,更让患者家属在细节处感受到家的温暖,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生态。
一系列贴心改革实践,获得新华社专题报道。“知行合医”我为群众办实事案例,先后荣膺党建引领全国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优秀案例、全省首届患者服务擂台赛金奖。
有解破题:在“最后一公里”播撒健康之光
医疗普惠征程中,“最后一公里”这盏民生灯塔,催生了医院服务触角的多维度延伸。
2024年初秋,27位国家队、省队医疗专家怀揣拳拳深情返乡义诊,让淄博百姓在家门口挂上心仪的专家号。这场特殊的“乡情诊疗”热潮背后,是医院连续3年推进的“常回家看看”名医惠民工程。以乡愁为纽带,医院搭建起跨区域医疗协作网,让尖端技术随着乡音流淌进基层。
同时,医院创新启动“健康早(晚)市”义诊周,把多学科专家“搬”进公园;开展线上多学科“菜单式”健康科普,举办“博士天团”云端义诊和“健康生活在身边”科普直播,用心用情为群众解析健康密码;实施“白内障复明”公益行动,帮助600余名老人成功手术、重见光明,用精准帮扶兑现“健康一个都不能少”的誓言。
医院的有解温度还远播雪域之巅,选派28名业务骨干赴西藏昂仁县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带去56项技术突破,对11个高海拔牧区进行全覆盖巡诊,开展先心病儿童筛查5000余人次,为47名先心病患儿免费成功手术,援藏医疗队荣获“感动淄博”年度人物。
这些跨越山海、穿透屏幕的健康守护,让“优质医疗资源公平可及”从愿景化作可触摸的现实。
志愿发热:让“雷锋精神”凝聚文明底色
注册志愿者1700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90余场,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8万小时……假如数字会说话,它们讲述的,将是医院志愿服务的一个个立体维度。
3月5日,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医院12个“雷锋岗”科室集结40余位专家,在东西院区同步开展便民义诊行动。这是医院自2011年成立首个“雷锋岗”以来,连续第14年以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医院还举办学雷锋精神主题报告会,邀请雷锋班班长来院授课,开展雷锋存折集体续存捐款等活动,让雷锋精神伴随医路传承。市委书记马晓磊,全国道德模范、“当代雷锋”郭明义先后来院对学雷锋工作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以“雷锋精神”为底色,医院的志愿服务半径从院内延伸到社区、乡村、厂矿甚至雪域高原,连年资助贫困学生,为困难患者家庭上门诊疗,定期走进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成为淄博市民口口相传的佳话。
3月18日,公立医院2023年度“国考”放榜,医院蝉联A级榜单。面对这份彰显综合实力的“医疗答卷”,党委书记、院长卢艳丽坚定表示:“民声即哨声。医学的温度不仅镌刻在手术刀尖,更绽放在那些八小时之外的暖心细节里。”
当技术实力与人文情怀温暖和鸣,那抹始于医院围墙内的“志愿红”,早已激荡出超越医疗的文明回响。
病房楼外,春色依依。新的温暖故事,又将在这里悄然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