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委员第1303109号提案的答复
刘志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市属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关于建设高品质民生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方案(2022-2024年)》工作要求,立足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实际,积极链接高端医疗资源,不断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着力补齐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学科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一、健全完善制度,优化总体布局
结合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学科发展实际,对照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借鉴浙江、青岛等学科建设的有关经验,制定出台了《淄博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淄卫办字〔2024〕29号)。一方面,对我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进行了层级划分,从高峰学科、品牌学科、共建学科三个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学科建设梯次。其中:高峰学科主要对标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标准,强化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培育孵化;品牌学科以市内具有相对优势专业为重点,强化学科建设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共建学科主要强化市内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着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重点学科建设要素体系上进行了进一步理顺,在持续关注学科带头人、科研创新能力、技术先进性等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科亚专业发展、核心团队成员作用发挥、教学能力等的要求,同时,参照省卫生健康委有关做法,鼓励重点学科建设依托单位多渠道、多形式筹措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建立学科发展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保障学科可持续健康发展必要投入。
二、强化资源引进,加速人才培养
立足区域医疗高地建设,持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在学科共建、技术培训、远程诊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等国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121个。同时,结合学科发展重点,注重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传帮带”作用,完善专家带教工作机制,认真遴选专业技术骨干,积极参与引进专家的住院查房、门诊手术等,在实践中学习名医专家的丰富临床经验和先进医疗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现由名医专家“输血”到本土人才“造血”的转变提升。
三、加快平台建设,提升科研能力
积极加强科研创新硬件投入,建成投用淄博市中心医院综合科研楼,设置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组织形态学实验室、分子克隆实验室和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应用中心等五大部分,将生物样本库、实验室、科研管理、成果转化集于一体,进一步扩大了科研综合潜力与发展空间,为下一步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争取打下了良好基础。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与山东大学签订《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研协作中心共建协议》,2家山东省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创新应用平台于今年顺利验收授牌,正式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联盟协作中心。目前,两家医院已就心血管、急危重症、肺癌、新生儿、妊娠、女性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完成领域库和专病随访队列搭建,部分研究方向已与山东大学建立联合科研小组,相关学术合作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委将以群众看病就医需求为导向,按照《淄博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做好我市各层级医药卫生重点学科遴选管理和培育工作,进一步明确各层级重点学科具体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健全完善学科建设梯次。同时,积极引进嫁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选树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强化学科建设定期督导,积极打造“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学科群。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7月9日
(联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联系人:曲艳,联系电话:18553389257)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