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市卫生健康委“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评估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70300MB2863168B/2020-202261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9-25 发布机构: 淄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市卫生健康委“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评估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09-25
  • 字号:
  • |
  • 打印

市政府:

根据市政府《关于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履行情况进行调度和开展后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高度重视,结合平时工作情况及实地调研的情况,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卫生健康事业蓬勃发展。至2019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4709个,其中:医院15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1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7个,村卫生室2883个,门诊部6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3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8个。共开放床位31757张。卫生从业人员5193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2098人,执业(助理)医师17268人,注册护士17482人。每千人拥有实有床位数6.76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8.96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68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72人。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万元以上设备36588台件,房屋面积347.31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52.29万平方米。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3202.08万,人均就医6.81次;出院人数94.28万人。

(二)改革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助力疫情防控。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基层农村开展“优环境、防疫情、保健康”专项行动,提高基层疫情防控能力。深入实施“第一村医”带动医疗强基工程,累计派出六批615名第一村医,派驻和覆盖1850个村,对474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服务贫困人口6.07万户、10.5万人。严格落实贫困人口住院“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两免两减半”“分类救治”等扶贫政策,全市累计救治患病贫困人口2.56万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计为贫困人口减免门诊住院费用3033.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提升。

(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自2019年12月10日起,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施行医用耗材零差率销售;落实2019年市级取消药品加成政府补偿资金1940万元,拨付省、市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3506万元。全面启动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建成医共体20个,覆盖8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个区县被纳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区县。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办发〔2018〕30号文件 扎实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4家医院为省级试点单位,6家区县级综合医院为市级重点建设单位。狠抓医疗控费,推选出48种药品,编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全市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分别控制在10%和30%以内。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从构建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预约诊疗、优化结算服务、建立预约检查中心等10个方面优化服务流程。会同公安部门建立道路交通事故伤员快速救治“绿色通道”,重度颅脑损伤死亡同比下降 12.17%。

(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政府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定7个合作项目。加强医院内涵建设,8家医院顺利通过二级医院复审,4家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复审。持续加强医疗质控管理,41个质控中心制定质控指标483个、专业标准196个。加强“八大中心”建设,建成3个胸痛中心、6个卒中中心、2个创伤中心、9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4个呼吸重症中心。评选出第三批22个市级临床精品特色专科,公布36个市级重点学科、14个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和31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培育单位,院士工作站9个。持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印发《淄博市2020年医政与医疗服务管理工作要点》。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和发展,增设3个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调整了市呼吸内科等29个质量控制中心组成人员。

(五)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33.8/10万,同比下降4.23%。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3.8%。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和免费救治政策,全市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3.48%、服药率90.1%、面访率92.69%,均高于省规定要求。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利奇马”台风期间,全系统派出医疗队330支、卫生防疫队2018支,医疗和卫生防疫人员10226名,完成消杀面积1169万平方米,应急监测水样147份,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目标。在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方面,已初步确定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市疾控中心大楼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目前正在办理征地手续。19家医疗机构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其他医疗机构正在建设中,10月底前将全面完成并验收。推进区县级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目前已有6个区县疾控中心通过评估验收,5个区县已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六)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对全市166个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进行动态管理,开展扁鹊国医堂评审,全市101家国医堂通过评审。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遴选推进全市中医药重点项目60项,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全市7家区县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备案中医诊所42处。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65岁以上老年人64.61%,0-36个月儿童67.39%。注重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山东省“西医学中医”培训和考试。举办“探寻世界中医药学起源地·扁鹊故里——中国淄博国际交流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淄博是中医药学的主要起源地。2020年,全市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158期,培训人员7.6万人次,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水平。

(七)人口家庭和医养老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共建立特殊家庭信息档案4959户,配备落实联系人11627人,开通定点医院136家,实现了联系人制度落实率、就医绿色通道开通率、家庭医生签约率3个100%。做好了省属、市属困难破产企业一次性养老补助对象认定工作,积极协调困难企业认定工作组成员单位,对落实对象申报和资格认定程序进行严格审核把关;以区县为责任主体,以目标企业为重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层级监督和指导,较好完成了审核汇总工作。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目前我市累积的二孩生育势能已基本释放,人口出生趋于平稳且将呈现平缓下降趋势。加快推动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编制实施《淄博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常态化调度推进全市医养健康产业55个重点建设项目。稳步发展老龄事业,继续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联络处”和“市维护老年人权益律师服务团”有关工作,积极开展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快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1家,护理型养老床位7011张,入住老人4694人,入住率达67%。

(八)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服务进一步强化。健全精神疾病医疗救治体系,按照有关规定和全省平均配备标准,增加专科医师和精神卫生专业床位,强化精神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服务管理和救治救助工作。推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实,防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建立完善“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患者随访管理,至2019年,严重精神障碍在册患者管理率达93.48%,严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90.79%。开展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早期筛查与干预试点,健全了精神疾病会诊、转诊制度,推进精神障碍早期规范治疗。

(九)建设健康淄博环境日益优化。认真贯彻《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起草了《关于贯彻鲁政发〔2019〕15号推进健康淄博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及11个镇办、22个村居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国家、省级卫生县城(乡镇)复审和创建工作,高青县、临淄区敬仲镇和沂源县分别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和省级卫生县城复审。桓台县和18个镇办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县城(乡镇)综合评审和公示,并上报全国爱卫办等待命名。9个镇办、340个卫生村(社区)、20个单位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和卫生先进单位。全面加强监督执法工作,组织开展“卫监亮剑行动”,净化了卫生健康行业环境。巩固平安医院创建成果,推进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协议履行率100%;推行医疗责任险,全市688家医疗机构参保,公立医院参保率100%。

(十)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着眼从根本上解决“医院APP、公众号多种多样、一院一卡”的难题,规划建设了“健康淄博”一卡(码)通便民服务平台项目。该项目以市、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国家电子健康卡为索引,2018年上半年开始设计、论证、立项,2019年3月开始全面招标实施,8月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探索出了省、市、县三级平台的共建模式,实现“一号通用、一码通行、一生服务、一体支撑、一网共享”。目前,我市56家二级以上医院、85家乡镇卫生院、1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78家村卫生室已全部接入平台,累计发放应用电子健康卡421万张,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0%。“健康淄博”一卡(码)通便民服务平台的建设理念、架构模式和应用效果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总结为“淄博模式”。省卫生健康委在淄博召开现场推进会议,在全省予以推广。

二、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改工作进入深水区,涉及编制、职称、人事、薪酬等核心问题,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还不够紧密,医联体、医共体相应的配套政策不完善,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体制机制还不通畅。

(二)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市级医院、区县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同质化严重,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较少,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还不足;部分区县公立医院医疗水平有待提高,无法满足群众县域内就医需求;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守门人”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卫生专业高层次人才普遍紧缺,“泰山学者”尚未破题,镇、村两级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学历结构偏低,留不住人现象突出。

三、评估效果及下一步打算

经过评估,多年来,全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按照“打造卫生强市、建设健康淄博,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的工作目标,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坚定不移推动健康淄博建设。全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深化医改取得重要进展,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稳步提升,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工作持续加强,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25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连续11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第一村医”创新经验推向全省、迈向全国。下一步将全面加强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健康扶贫攻坚战,夺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双胜利”,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市人民群众健康。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8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