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MB2863168B/2024-544368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5-15 发布机构: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5-15
  • 字号:
  • |
  • 打印

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牢记维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以人民满意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踔厉奋进,攻坚突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推动基层卫生提质增效,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为实现“强富美优”的城市愿景贡献健康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推进医药卫生一体化整合。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开展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试点,推动体系整合、功能衔接和服务联动。完善公立医院改革配套政策,推动落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政策。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约束激励政策,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占比。

2.提升上下联动同质化水平。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落实三级医院和医联体牵头医院功能定位,提升城市二级医院和县级医院承接能力,推动上下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作、接续诊疗,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学习借鉴成武县改革经验,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质性运作,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7家,在农村地区实施“远程心电一张网”建设。

3.深化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改革试点。制定淄博市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区县抓好贯彻落实。启动疾控中心提质增效行动,提升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危害因素干预等核心能力。推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责任落实。积极争创省级医防融合试点,推动医防融合水平全面提升。申报第二批省级公共卫生重点单位建设单位,开展市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评审验收。

4.推动中西医结合协作化发展。强化二级以上公立中医院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中医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高水平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加强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设置,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完善中西医会诊、多学科诊疗协作机制。

5.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建立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和能力评估机制,分类规划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精品特色专科等建设,打造系统连续、功能互补的临床专科群。加强儿科、急诊等薄弱专科建设,完善儿科医疗资源统筹机制,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6.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实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完善质控工作体系。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建立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发挥好“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好医疗机构等级复审工作。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做好《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宣传贯彻和全链条监管。

7.不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巩固拓展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扎实开展“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便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就医。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创新门诊护理模式,全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扩大居家上门护理覆盖面。组建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新建营养健康食堂(餐厅)30家。

8.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强化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应对处置,全面开展药品使用监测,积极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促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持续提升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加强药事管理,开展处方抽查与评价工作,强化重点监控药物、抗肿瘤药物、麻精药品等的临床使用管理。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不断提升医共体药学服务能力。

9.强化人才引育力度。持续推进“青年卫生人才聚集工程”,开展公开招聘、长期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等活动。加深与医学类院校合作,创新开展校园招聘等活动。对标国家省市人才工程、科学基金项目平台,持续推进卫生健康青年卓越人才孵化站、高校“医疗卫生合伙人”等项目建设,建立青年人才培育“绿色通道”机制。

10.持续加强高端医疗资源合作交流。聚焦知名医学高等院校及复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TOP10专科合作,优化名医专家(团队)工作室作用发挥,多途径做好名医专家工作室及来淄专家坐诊信息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

11.强化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梯次,分层次做好市级重点学科的申报评审工作,明确学科建设重点、方向。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推进淄博市医药卫生科研项目申报管理,强化对青年专业骨干科研支持力度。充实优化市内卫生健康系统科研平台,积极做好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创建工作。

12.持续强化信息化保障。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和数字健康变革创新行动,拓展“鲁通码”看病就医。持续完善淄博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推广“鲁云急救”,加快实现上车即入院。推进“智慧安全”建设,建设市卫生健康系统一体化安全管理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市“云影像”平台建设,推进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共享。

1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提标。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及社区医院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基层卫生健康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加快推动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和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率达到85%以上。加强巡回医疗和派驻网络规划,年内巡诊服务20万人次以上。

14.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抓实“名医基层工作站”和“业务院长”选派等工作,强化镇卫生院特色专科、特色科室孵化。推进“乡聘村用”机制探索,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持续开展全日制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积极争取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中心建设,探索开展市级适宜卫生技术遴选和技术推广工作。

15.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全面推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S管理,年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对标见效。组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基层首诊若干措施,全人群签约率达61%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达88%以上。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绩效,总结“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经验,三级协同管理“三高”患者达10万人。

16.夯实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100%达到“四有”(阵地、队伍、平台、机制)要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4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国医堂达到知识角建设要求。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推行中医药机构、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与学校结对帮建机制。

17.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加快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临床专科建设,成立淄博市中药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举办从业人员药品鉴别能力培训班。

18.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持续开展“千名中医进基层行动”,建设中医专家基层工作室50个,遴选第三批250名中医专家进驻中医专家基层工作室,举办100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和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打造一批精品“扁鹊国医堂”、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19.推进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丹参、连翘、桔梗等道地药材品种,打造省级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做强“淄博中药”品牌,集中政策和资源要素全力支持荣昌制药(淄博)、瑞阳制药等中药骨干企业做优做强,组织申报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产业链良好生态。

20.壮大医养健康领军企业。促进医药、医疗、养老、旅游、健身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培育建设一批“本草拾取园”、“岐黄养生谷”、“养生保健一条街”、“药膳街区”等康养打卡地。加快院内制剂成果转化,继续举办2024年“中医药+”新产品创意大赛及药膳大赛。

21.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扎实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分层打造市、县、镇三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推广市中心医院、博山区医院、市第一医院“互联网+护理”及“互联网+长护险”等居家上门服务做法,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将服务延伸至老年患者家中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机构)。

22.拓展完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全面落实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婴幼儿营养喂养指导。持续推进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消除行动,确保全市层面完成消除目标。启动两癌筛查和诊治机构评估工作,扎实做好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实现筛查覆盖率达90%,规范开展更年期保健服务。

23.全力保障母婴安全。深入实施《淄博市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健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发挥救治中心作用。推进落实十项惠民项目,制定《淄博市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质量。加强孕产妇心理健康指导。

24.推进托育服务量质齐升。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提高托位使用率和备案率。开展托育机构安全隐患专项督导,兜牢入托婴幼儿安全底线。探索托育机构分级管理,规范托育机构服务质量。推动区县综合托育中心建设。发挥市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行业协会作用,举办好全市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职业技能竞赛、托育宣传月等活动。

25.推动生育支持政策落实落地。健全人口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委政府年度人口工作报告制度。开展生育支持政策落实“回头看”,重点推动二孩、三孩保育费补助、托育机构建设补贴等政策落地见效。加强人口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化。抓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落实,确保各项扶助资金按时发放,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巩固“三个全覆盖”。

26.优化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淄博市心理健康云平台推广力度,做好心理健康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五进”活动。抓好慢病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三减控三高”等重点项目。

27.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持续健全疾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控能力。继续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统筹做好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好“一病一策”“一病一案”,强化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疾病监测、预防、治疗和管理一体化服务水平。

28.融合推进健康淄博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就诊全流程健康教育,试点推行健康教育处方。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惠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健康镇(街)及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社区等健康细胞建设。扎实推进健康淄博行动。积极打造健康山东建设县域样板和健康县区省级优秀案例。实施国家卫生城镇常态长效长治管理,探索开展星级评定,实现国家卫生县、镇全覆盖,省级卫生村占比达到98%。

29.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智慧”监管模式,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蓝盾行动”,在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医疗废物处置、职业健康、预防接种等领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和放射卫生专项行动,推广尘肺病发病用人单位分级管控机制。